
目前,平板電視巨頭虧損消息紛紛傳來,2011財年,受液晶面板業務拖累,夏普的虧損額再度破記錄達39億美元。松下虧損總額102億美元,創下歷史最差記錄。索尼今年4月份預計2011年全年可能虧損64億美元,在此之前,索尼電視業務已經連續虧損7年。位居行業首位的韓國三星電子虧損6.7億美元,排在第二的韓國LG電子虧損了8.84億美元。整個平板電視行業正經歷全行業的虧損。
平板電視行業亂相
日元升值降低了日企的成本優勢,而2011年的大地震又導致了日企遭遇供應鏈危機。此外,過度追求日本國人要求的超高品質讓夏普在韓國和中國競爭對手面前失了競爭力,韓國企業三星正是靠實用主義打敗了日本巨頭。這些姑且可以解釋日企虧損的原因。
但打敗日企的韓國企業也在虧損,這不得不說整個行業存在問題。這個行業的基本事實是,游戲的參與者太多,價格戰激烈。在中國,平板電視的利潤率早年能達到50%,但歷經數輪價格戰之后,平板電視全行業的毛利率已經降到3%以下。在平板電視機中,70%的成本為面板所占據,平板電視之爭事實上也就成了面板之爭。所以,要在價格戰中獲勝,關鍵則是獲得穩定的、低成本的上游面板供應。
其結果是,巨頭們都垂直整合,都迫不及待地要趕在競爭對手之前擁有下一代面板技術的研發和制造能力。在此狀況下,面板業務業績的好壞,決定了其對整機銷售業務是助益還是負累。
一旦所有玩家都開始參與,并且難以就整個行業理性規劃產能,液晶面板便陷入了產能過剩,并帶來大幅虧損。2009年開始,巨頭們大筆投資高代生產線致使接下來兩年產能過剩,導致液晶面板業務大幅虧損,以至于拖垮了包括整機銷售和液晶面板在內的整個電視業務。更重要的是還有更低成本的競爭對手:這包括來自臺灣的奇美和友達光電,還有內地的面板生產商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當然,它們也逃不過虧損的命運。
就這樣,平板電視整個行業陷入一個怪圈:一邊上游的每個面板都在虧損,一邊下游的電視差異性不強上市就打價格戰。
互聯網電視的崛起
就在拼價格、拼畫質、拼大小、拼技術,行業內戰正酣之時,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更有威脅的對手正在逼近——互聯網。互聯網正在催生一條新的電視產業鏈,舊有的商業模式和產業格局正在被顛覆,而硬件正在逐漸遠離整條價值鏈的重心 。
在硅谷,谷歌、蘋果、微軟等公司紛紛加入這一行業并按自己心中的“智能電視”與相關企業合作。谷歌聯合了英特爾、羅技和索尼在2010年10月推出了首批Google TV。2011年谷歌又與三星、LG,以及芯片制造商 Marvell。微軟在2011年12月發布了Xbox LIVE TV,微軟正與“數十家或上百家視頻內容提供商合作”,已將眾多頂級內容提供商都收入囊中,包括迪士尼以及YouTube。
智能電視甚至被定義為IT產業的下一個五年的主要戰役。意識到這一點,LG、三星、索尼、松下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應用平臺。但與IT企業相比,傳統電視企業遇到的困難更多,比如在開發者的整合上,谷歌明顯要容易的多。
為了爭奪自己的話語權,三星選擇的突破點是內容整合,并取得了迪士尼、華納兄弟等主流內容提供商的支持。為了規避硬件制造商和應用程序服務提供商分享利潤的模式難以實現的問題,三星正嘗試通過其他途徑來增加用戶對電視機的粘性——讓你利用電視做更多的事。
責編/陳夢琴 E-mail/chinamanag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