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二代,很簡單的三個漢字,原本是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一代民營企業家“富一代”們的子女。但一篇一篇的負面新聞曝光,使得“富二代”成了一個貶義詞。炫富,賭博,吸毒,乃至犯罪……似乎是他們難以擺脫的壞名聲。
由于他們一出生就財富加身,與他們有關的新聞總是因為財富而被無限擴大。只要哪個帖子、新聞,標題中含有“富二代”三個字,就會有眾多的轉發量跟帖量,尤其是不好的新聞,更會引來網民的罵聲一片片。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不管名聲如何,人們對他們的世界總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心。有人說,他們會影響未來30年民營經濟的走向;有人說,他們會是未來福布斯榜上的名字;有人說,他們為財富和金錢所惑,不能善始善終……
“中國富二代調查報告”或許能夠解開心中的些許好奇。在這個調查報告中,呈現了一個立體多樣有著多重棱角與側面的“富二代”。
他們婚姻多數不能自主
之前有個引起社會輿論一邊倒的拜金女故事,“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車上笑”,嫁入豪門成了她們的夢想。但這個報告的數據顯示,她們的夢想難以成真。
中國的富二代們相對年輕,主要集中在18歲到35歲,報告中所采集的數據中,26歲到30歲所占比例相對較高,多達33.1%。并且他們的學歷普遍偏高,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高達86.2%;富二代們教育也傾向于海外教育,有43.5%的富二代有海外學習經歷,他們中有64%的人選擇了經濟管理、商業管理類專業。
富二代也好,官二代也罷,他們的婚姻很多都只是一種工具。報告反映出,富二代的已婚比例較高,高達46.4%。其中,婚姻自己做主的比例是24.7%;在門當戶對問題上,聽從父母標準的高達90%以上;而有關婚外戀的看法,有44%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由于富一代多數是貧苦出身,所以在“富二代”婚姻問題上,他們會更加注重門當戶對。用報告作者之一陶濤的話來說,無非就是商業聯姻或者政治聯姻,因為兩個聯姻的家庭都能夠獲得物質和非物質的資源,消除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鋪平道路。對于自行做主的婚姻,陶濤認為,有可能看重感情,有可能看重美貌,有可能看重才情,除去富二代的標簽,他們與普通人無異。不過,也是會順社交圈的慣性(這慣性在他們從小上貴族學校或者國際學校,在年少留學或者哥們姐們圈子形成時就基本確定了的)而去進行對象的選擇。
他們也在接班問題上犯愁
注定有一天,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要接過財富的權杖,可繼承財富并不是那么簡單。在接班后,有39%的受訪者認為與父輩經營管理理念發生沖突,改革受阻。有21%的受訪者受到企業元老挑戰。
2008年,在上海蘇州河邊的一個二層小樓里,一個名為“接力中國”的協會成立,以陳豪為代表的富二代發起人,希望將相對松散的富二代人際交往圈發展為正規交流平臺,希望通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消解他們在父輩圈子處于弱勢、代溝過大的孤獨感。
盡管他們在耳濡目染之下,一些潛規則已經運用的很自如,隨著富二代培訓這種新型教育的應運而生,仍有71%的富裕家庭子女受訪者表示參加過該類培訓班。學費貴的驚人,課程包括學習財務、高爾夫球訓練、騎馬、茶道、國學以及形象穿著與品位等。很多富二代參加培訓班多是父母之命,為增加富二代接班的保險系數,但有人說這是華而不實的噱頭,也有人說受益匪淺。
“都有焦慮癥了,壓力非常大。我現在在掌管父親集團公司的一家小分公司,心理一點底都沒有。當需要我做出重要決策時,我就緊張得手心冒汗。”這是專欄作家袁岳寫的一個故事,商場如戰場,一個差池也許就能毀掉父輩辛勤營造的殷實家底,如何經營好父輩的財富,讓富二代們倍感壓力。但除了財富,他們接過更多的應是使命與責任。
也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對家族事業感興趣。調查顯示,有37.7%的富二代不愿意接手家族企業,有的認為父輩企業太土,有的想證明自己,還有的覺得管理企業太累,不感興趣。陶濤說,他們更愿意去創業,甚至走一套與富一代不同的路,并且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不管富二代選擇如何,接班問題都擺在那,困擾了富一代,也愁壞了富二代。

他們希望被稱為“企二代”
打開百度,點擊輸入“富二代”三個字,跟出來的是一長串飆車、奢侈等字眼。這些偏貶義的詞也確實是他們的真實寫照,有人將他們稱之為在財富中迷失的孩子。
在被調查的富二代中,有59.3%的富二代擁有兩輛以上私家車,價格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20萬是底線。36.5%的富二代擁有兩套名下住房,每月能從父母處預支到零花錢,幾千、幾萬甚至十萬的都有。
有飆車經歷的達到36.9%,有81%的富裕家庭子女飆車場地選在城市快速路。盡管被“老千”稱為“很傻,很天真”,但是受訪者中有65.4%的富二代表示偶爾賭博,有93%的受訪者堅決否認接觸過毒品,但有66%的受訪者表示其認識的一部分富二代喜歡玩點刺激。
有74.7%的受訪者表示奢侈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不少受訪者表示因為看到周圍的人買了,想買類似的或者比他們更好的。
休閑消費當中,富二代們普遍熱衷于開派對、旅游。66.2%的富二代,每年用于旅游上的花費在6萬元以上,花費在20萬元以上的也大有人在;71.3%的富二代每年用于聚會的花費在6萬元以上,K歌、泡吧、打麻將是他們聚會的主要內容。
要加入他們的圈子并不容易,他們的門檻準入就是家族企業的實力,如果新人要加入圈子一定是有圈內的朋友帶領和介紹。對外風光無限,但他們當中很多人很反感“富二代”這個稱謂。
陶濤說,雖然他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但人的思想和習慣還是與后天教育和培養有很大關系。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紙醉金迷的生活,比如有一個受訪者的父親是當地最有錢的房地產商,他大學舍友告訴我,他在上大學的四年期間,和其他同學的吃穿住行一模一樣,以至于在大學畢業后,同學們到他家玩,才發現他家住的原來如此豪華。
而且他們當中創業成功的也很多。隨著媒體針對富二代群體的報道過多集中在負面,越來越多努力學習商業技巧,通過勤奮證明自己的富二代希望被稱為“企二代”。
責編/陳夢琴 E-mail/chinamanag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