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廣場是集休閑、娛樂、觀賞為一體的公眾場所,是一個城市風貌、歷史、文化的體現,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內涵。城市廣場的設計涉及到各個領域,如空間設計、文化設計、主題設計等,從整個廣場到各個局部細節均要考慮。本文基于對文化廣場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在文化廣場設計時應考慮的“四要素”和“三原則”,明確廣場的文化內涵、主題,協調統籌周邊環境與效益,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塑造可持續發展的,人、自然、文化和諧一體的人文景觀。
一、文化廣場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的文化廣場,其中不乏精品,但隨著廣場數量的增多,文化廣場的質量越來越低,設計雷同已經成為文化廣場的通病。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廣場設計嚴重脫離了周邊環境,不能因地制宜。在設計過程中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廣場,造成了廣場在建設過程中資源浪費。二是廣場主題思想不明確,缺乏特色,互相模仿,導致廣場大同小異。三是未考慮周邊交通組織,或存在噪聲污染或交通不便捷,導致廣場功能低,吸引力下降。
二、文化廣場設計要素
(一)明確且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統一周邊環境格調、因地制宜
1.協調交通組織、互不干擾。廣場的交流便利直接關系到人流的多少,因此在設計時要保證噪聲、空氣質量等因素對廣場干擾,既要保證人流和車流集散的方便性,也要考慮到在欣賞文化、休憩、娛樂的正常進行。
2.標志物突出且辨識度高。標志物要能明確突出主題,辨識度高且具有獨特性。辨識度強的標志物將增強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
三、 廣場設計原則
(一)以人為本,因地制宜
文化廣場的使用要體現人文關懷,符合人們的行為習慣,注重用戶體驗,設計時充分把握現場的實際情況,協調硬地、草地的比例,注意色彩搭配,公眾服務設施配套齊全。以人為本、因地制宜,設計形式新穎、環境舒適、功能齊全、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的廣場。注重與周圍建筑環境的協調與統一也是廣場設計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統籌規劃,效益兼顧
文化廣場除了要體現“人文關懷”之外,更要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不僅要滿足人的需要,也要綜合考慮對環境的問題,設計時要統籌經濟建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廣場設計與建設是一項涉及建筑、環境、園林綠化、交通、文化的系統工程,在設計過程中要牢牢把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厚此薄彼。
(三)主題鮮明,特色突出
城市文化廣場無論面積、規模大小,都有其建設的目標、主題。圍繞其主題、目標,廣場的設計才不會跑題,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文化廣場中的“文化”特色和主旨思想,廣場才能形成內聚力和外引力。在主題明確下,突出城市的自然和社會特色,從而使各廣場風格迥異,避免似曾相識的感覺。
四、阜康市法制廣場實際案例
(一)因地制宜、巧妙布置
阜康市法制廣場原來是破舊的住宅和小商鋪,拆除后地形存在一米左右的高差問題。為了合理地、巧妙地運用高差,采取了以下方式解決:廣場東西兩側設計了兩條車行道,車行道運用了緩坡路,能順利地到達主樓;廣場中間運用了九個臺階與建筑前廣場銜接,臺階兩側做斜坡綠化,綠化池可種值花卉圖案,調節空氣質量。
(二)法制主題突出,標志物寓意明顯
阜康市法制廣場以主入口分為東西兩個景觀節點,每個景觀節點通過園路、小品、雕塑都能體現透露出法制的氛圍,同時又能為人提供休閑和休憩的場所。
(三)自然與人造景觀結構合理
整個廣場的景觀規整自然,景觀有主有次結構合理,園路規整中有自由,苗木配置豐富合理,充分做到四季有景四季常綠。斜坡綠化南面設計了樹陣,整齊自然。林蔭下設計了條形石凳,充分為人提供休憩的場所。左右兩處景觀相對自由,可供人們在里面觀賞和休憩。在雕塑和小品的烘托下整個景觀透露出法制氣氛。
五、總結
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城市中的重要景觀,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因此,在文化廣場的設計中需要注重歷史、文化主題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藝術美。根據廣場周邊的具體情況,整體規劃、設計,統籌建筑群、交通,以打造人、自然、社會和諧一體的廣場景觀。
[作者單位:新疆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