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運輸業在我國經多年快速發展后,從完成的運輸量和周轉量來看,公路客貨運輸已成為運輸的主力方式,這充分說明公路運輸方式在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為此,必須研究未來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以保證公路運輸系統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一、 公路運輸的特點
第一,空間上靈活性,可以實現“門到門”運輸,時間上的靈活性,通常可實現即時運輸,即根據貨主或旅客的需求隨時啟運。
第二,批量上的靈活性,可接受的啟運批量最小,運行條件的靈活性,運輸服務范圍不僅在等級公路上,還可延伸到等級外的公路,甚至許多鄉村便道的輻射范圍,普通貨物裝卸對場地、設備沒有專門的要求,客運站點設置靈活,有的只設置一個停靠點即可。
第三,服務上的靈活性,其具體表現為能夠根據貨主或旅客的具體要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性質的貨物運送與不同層次旅客的需求,運輸服務單位所屬的基層單位分散在服務區域各點,運輸服務的作業單位分散,常常是一輛車為獨立作業單位。
第四,運輸投資起點很低,且從業者完全可以根據運輸需求和自身的條件靈活選擇,運輸生產固定結構低,選擇空間大,經營者可根據市場環境和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投資固定結構,屬于低風險發展的運輸方式。
第五,貨運上運輸費用低、運輸過程占用資金少,其他消耗(中轉裝卸、倉儲、貨損貨差、貨物保存保量等)少等優勢。
二、公路運輸管理職能構成
第一,公路基本建設管理。公路基本建設項目,與其他基建項目一樣,按層次劃分為立項及審批權限,實行計劃管理。各級別的基建項目由相應級別的政府計劃管理部門審批,并按基建項目的要求組織實施。
第二,公路管理系統。公路管理是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路實施的各項管理,主要包括路政管理、公路保養與維修、征收公路通告費等。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縣(含縣級市)交通主管部門一般都設有公路局,作為路政管理的專設機構。
第三,運輸經營管理系統。這一職能主要由從事客貨運輸經營的企業或個人承擔。
第四,運輸市場管理。主要包括運政管理、車輛維修行業管理等內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一般設立專門機構來履行這一職能。
第五,運輸安全管理。運輸安全管理,從性質上可劃分兩大類。一類屬業務管理,是運輸企業或個人經營管理的業務內容之一;運政管理的職能中,也涉及有安全管理的內容。另一類屬社會管理,又叫交通安全監理;在現行體制下,這一職能由公安系統所屬的交通警察部門來行使。
三、現階段我國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公路交通的基礎設施還比較差,路網密度只相當于巴西的1/2,印度的1/5,美國的1/6,日本的1/30.公路品質與發達國家比差距仍很大,還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求。
第二,運輸車輛的車型結構不合理,技術性能還較差。
第三,運輸生產的效率、效益較低。
第四,運輸經營組織與管理的手段還比較落后,經營主體結構不合理,缺乏能在市場上發揮骨干作用的龍頭企業,建立高效、有序的運輸市場缺乏基礎。
四、公路運輸系統發展趨勢
第一,隨著高速公路及汽車專用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開展公路快速客、貨運業務。
第二,隨著公路網絡的完善,特別是高速公路網的形成,按規模化要求建立集約化經營的運輸企業。在這一個過程中,行政區域的界限將趨于淡化。
第三,公路貨運業將納入物流服務業發展的系統中,更強調在專業化原則的合作,包括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合作,與服務對象的合作。
第四,在經營管理方面,現在許多運輸企業都建立并運用了運輸信息管理系統。在發達國家,已普遍采用了車輛運行動態監控系統以及車輛運行自動記錄儀(俗稱汽車“黑匣子”)。
第五,運輸組織方式按生產力水平分層發展。在公路通行條件好、客貨流量大的公路上,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運輸企業,在車輛配置上,充分考慮使用強度的影響及運輸服務品質的要求。而在其他公路上,仍延續現行的運輸組織方式。
第六,逐步加強運輸規劃,使公路建設及運輸站場設施的配置與客貨流規律更好地協調起來,同時還根據效率與效益原則,把運輸服務向縱深推進。
第七,在運輸市場整頓、提高運輸效率方面,各級政府、各運輸經營主體正在出臺一系列措施,而有的措施實施后已初見成效。
公路運輸必將是我國主力的運輸方式。營業性貨運與物流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即有高度專業化(包括運輸工具、運輸路線、運輸領域等方面)分工又有密切合作的動作系統,發揮主力運輸方式的作用。因此科學地預測公路交通運輸系統發展需求,將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更好服務。交通運輸業是一系列支柱產業和市場的支撐。
(作者單位: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