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六月高考時。參加了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的學子們,都在期盼著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考上一所自己喜歡的大學。然而,大學校園是一種什么樣的氛圍,每所大學課程設置又有哪些特色,恐怕就不是很清楚了。這里要向你介紹的,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近幾年設置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高校小班教學模式之創新研修課。
開課設“小灶”
在大學的校園里,除了必修課以外,林林總總的選修課也許更能讓學生們的興趣找到落腳點。上百人在同一個教室里上“大課”的情景早已司空見慣,而專門為幾個學生開設的“小灶”課還不多見。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就有這樣一些創新研修課,每門課程的學生最少2人,最多10人,小班授課,相當于是知名教授開的“小灶”。
據了解,為了使大學校園的課程設置、課程建設水平跟上時代的步伐,拓寬和增加高水平教師為本科生授課的渠道和機會,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從2006年秋季學期開設了以培養本科學生科學精神和科研能力訓練為主要授課宗旨的“創新研修課程”,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
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人才培養體制”等精神,配合學校“十二五”期間人才培養目標,2010年,哈工大又將創新研修課項目列為“985工程”三期建設的配套類項目,給予更大力度的專項支持,使更多的學生有了創新的平臺、成長的空間。
因為是“小灶”,這些創新研修課課程并不是每個學生想上就能上的,需要學生目不轉睛守在電腦前“秒殺”才能獲得為數不多的上課機會。大學生們為了“搶”上這個課程需要頗費心思。通常,在新一輪創新研修課選課開始后,選課系統剛剛開放幾分鐘,全部的創新研修課在瞬間就被“搶光”。教務處負責創新研修課相關工作的老師笑言:“每次選課系統剛開放,所有的課程都會被一搶而空,那陣勢絲毫不遜于網上的‘秒殺’購物!”
創新研修課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課?據了解,當年哈工大開設創新研修課的初衷是希望學校的科研優勢能夠為教學所用,為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創造一個與教授面對面互動學習、激發創造激情的平臺。創新研修課采取小班授課形式,核心是探索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由此倡導有科研實力的教授為學有余力的學生開設創新研修課。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啟發、點撥,讓學生在做中學,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升創新能力。在這個課堂上,教授都會把學生們帶到實驗室去上課,在具體的實驗項目中,點撥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這樣的理念下,學校于2006年首批開設了41門創新研修課。一開課,就在學生中引起了熱烈反響。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同學對創新研修課的熱情激增,學校每學期都會增開一部分課程,目前已增加到200多門,但仍然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為鼓勵、支持更多的教師開設創新研修課,滿足更多同學的學習愿望,不僅對每門課程給予了10000元的建設經費,還對教學效果好、學生喜愛的部分課程追加了10000元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