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成鏈金線穿,眾人致富品牌聯。”于是,他想到了 “品牌扶貧”
在湖南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石羊哨鄉李家村,只要提起傅錫和,老百姓總會充滿感恩地豎起大拇指,夸贊這位村民科技致富的領頭人。因為是他,帶領著李家村從一個人均純收入不足400元的省級貧困村,走到如今村民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的小康村。
特色農業 科技支撐
麻陽是“中國冰糖橙之鄉”,苗家山寨流傳一首歌謠:“建新房,娶新娘,上學堂,全靠柑橘來幫忙”。早在上世紀80年代,傅錫和在當地第一個建立東坡柑橘園藝場,憑借勤勞與智慧,他很快發家致富了。1991年初春,懷化地區(今懷化市)被國務院列為全民山地綜合開發試驗區,麻陽被列為其中的柑橘基地縣。剛剛富裕起來的傅錫和面對做夢都想富裕起來的鄉鄰,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與李家村村委會簽訂了一份1200畝承包30年的荒山開發合同——“要做致富的榜樣”。他花了3年多時間,投入60多萬元,將1200畝荒山開發,栽上了美國臍橙、冰糖橙和碰柑等優質水果共7.5萬株。他飽含鄉情,放下自己的活計,串東家走西家,幫助鄉親們搞規劃,定項目,先后給3000多農戶無償或優價支援果苗100萬多株,還舉辦了10多期免費果樹培訓班,培訓果農一萬多人次。據不完全統計,給周圍鄉親支援果苗、肥料等價值達12萬多元。
特色農業在農村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把柑橘特色產業做優做大做強,2002年,成立了麻陽東坡果品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由東坡果園場及縣城黃土坳東坡大廈等實體組成。果園場基地1200畝,東坡大廈占地面積3223平方米,建筑面積4066平方米。公司擁有固定資產3152萬元,員工118人。
在麻陽柑橘基地縣建設中,傅錫和堅持帶領農民走現代農業科技化之路。他充分發揮公司作為懷化市龍頭企業的作用,一是抓好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精品示范園建設工作,全部按照綠色食品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并設計專用紙箱進行包裝;二是抓好技術培訓和科學培管,通過辦培訓班、實地指導、發放技術資料、編輯柑橘簡報等,多形式、多方位、多途徑指導廣大橘農,掌握嫁接后的橘園管理方法、新植橘園及品改后的橘園綜合管理、病蟲害綜合控防、柑橘的標準化栽培技術等科學培管方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目前,麻陽柑橘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年產量28萬噸,產值實現3.5億元。其中冰糖橙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年產量20萬噸,產值2.8億元,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品質最好、產量最高的縣。同時,麻陽縣10萬畝柑橘基地通過了無公害生產產地認定,3個柑橘品牌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個柑橘品牌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并被列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冰糖橙)標準化生產基地。”談及麻陽柑橘產業的發展壯大,傅錫和一臉自豪與興奮。
產業發展 市場主導
“水果產業是農業中的重要產業,果農是中國水果產業的主力軍,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希望。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政策支持,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對果農特別是水果產業的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水果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傅錫和對于水果產業化的未來思考頗多。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入世”,傅錫和對國際、國內的柑橘生產與經營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研究,他認為,關于選種、培育、銷售以及市場信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很重要。他加大了國外和本土優質水果的引進開發創新投入,并做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從1997年開始,他一方面將果園里正掛果的蜜橘、大紅等進行高位嫁接換成美國紐荷爾臍橙,另一方面又高薪請來專家,對美國紐荷爾臍橙不斷進行提純復壯,使果品品位比引進時的水平更勝一籌。
“我愛‘洋’但不迷信‘洋’”,傅錫和不無風趣地表示,他既推進蔬果套袋技術又堅持果園傳統施肥,以豬、雞、鴨糞和土雜肥等有機肥為主,保持果形、果色的美觀和不受農藥污染等,果品品質博得了專家和消費者的稱贊。
傅錫和還擯棄傳統的銷售模式,在傳統的苗鄉第—個拿起了信息武器來裝備自己的生產線、銷售網,在電信通訊網上做了柑橘產品網頁,利用英特網向外發布信息,實現了由傳統批發市場經營向現代網絡批發市場經營的快速過渡。駛上信息高速公路后,東坡公司發展躍上了新的臺階,柑橘產品不僅享譽大江南北,而且漂洋過海,打入國際市場。3年以臍橙1450噸與海外經銷商“網上簽約”,由對方以每公斤6至10元的價格包銷臍橙,先后在新加坡、俄羅斯、美國等國市場成功登陸,收入至少達千萬元。
企業騰飛 品牌給力
對于品牌,傅錫和如此理解:品牌是現代企業的生命,品牌戰略是現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生死搏殺的利器。山里的農民要入世,最重要的是要擁有自己的品牌入世。
傅錫和是苗鄉最早睜眼看世界的農民,也是最早把品牌等同于財富的農民。他發現,傳統的生產和營銷模式是鄉親們一家一戶獨立生產、各自為戰,人力物力財力分散造成了擴大再生產的積累難、規模經營組織難、科技知識傳導難、市場風險保障難。
“珠子成鏈金線穿,眾人致富品牌聯。”于是,他想到了 “品牌扶貧”這一招。他說,以前老是擔心單方援助貧困吃力又吃虧,弄不好,自己沽名釣譽也會返貧。而“品牌扶貧”則兩全其美:一是自己“東坡”品牌做大做強了,急需穩定、近便的本地化優質產品供應支撐,因此,建立東坡柑橘生產“利益共同體”是公司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二是貧困的鄉親們又有相對“閑置”、“過剩”的人力物力資源,需要開發尋租找市場,引進新的發財項目,把潛在的財富轉化為現代現實財富,早日脫貧致富。這樣,和鄉親們就能互惠互利,共同滾動發展富裕。
打造知名品牌走向世界,也是東坡公司騰飛的翅膀。為維護自己對引進產品的開發創新專利,他從1999年就開始向國家工商局申請注冊自己的“東坡”牌柑橘商標,2000年已正式注冊使用,并抓好“東坡”柑橘品牌的宣傳,提高“東坡”柑橘知名度,參與國際市場,提高了柑橘的市場競爭力。今年,“東坡”牌臍橙在湖南第七屆農博會上以其優異的品質轟動會展,繼第二屆省農博會連續六次榮獲金獎。近年來,公司當家品種美國臍橙系列賣價比普通柑橘高3~5倍,其中“東坡牌”臍橙還順利地在臍橙故鄉—一美國市場“返銷”,成為美國臍橙市場的一匹黑馬。
為民代言 積極履職
面對自己全國人大代表、企業領導人、村黨支部書記的多重身份,傅錫和最看重的是中共黨員身份。他說:“這是我多重身份的立身之本、做事之本、成功之本。所以,不管是人大代表、企業領導人,還是村黨支部書記,我在工作中都積極唱好‘三重唱’,即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為人民服務;在為農民朋友服務中,當好廣大群眾的代言人,當好商定國是的諫言人,當好科學發展的推動人;在這兩者之中做到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好的堅持、最實的執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的政策越來越體現科學發展,國家繁榮昌盛就像大海洋,我的成績和貢獻就是海洋中的一滴水。”傅錫和認為,是黨的改革開放和產業政策造就了他,因此充滿感恩。
從2008年當選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到現在,為了當好代言人,傅錫和堅持深入農村千家萬戶,走進廠房車間,積級參加省、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走訪鄉鎮人大和看望代表活動;參與考察新農村建設推進情況,村級公路改造的建設情況;視察、了解縣開發區企業情況,還參加了縣人大組織的“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動,聽取社情民意。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他經常深入群眾,聽取民聲,積極反映百姓呼聲,在機器轟鳴的車間,與渾身油漬的工人師傅談得火熱;在村頭泥濘的田野,與滿腳牛屎糞的農民朋友交心閑聊。他盡可能把人民的呼聲與政府的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履行代表職責,發揮代表橋梁和紐帶作用。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五年中,他提出的建議案和情況反映共有70項。這些建議和反映涉及到政府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以及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他的建議引起了全國人大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相關中央部門和地方部門認真、誠懇答復,其中很多問題得到了切實解決。
無論是帶領鄉鄰脫貧致富,還是履行代表職責為民代言,傅錫和都是兢兢業業走在前行的路上。他的行動,不僅給麻陽苗族自治縣帶去了實惠,更是給我國期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帶去了發展的希望,也給我國“十二五”期間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