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夢想就如同大海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若沒有燈塔,我們便會在人生的海洋中漂泊不定,始終達不到勝利的彼岸。帶著夢想,一批又一批大學生走出校門、走進本鋼,完成了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科技人員的人生蛻變。如何讓這些懷著夢想與激情,持著信心與干勁的科技人員,在本鋼這片廣闊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本鋼科協作為科技人員之家,率先為科技人員搭建起了“講理想、比貢獻”(以下簡稱“講比”)的舞臺。
多年來,本鋼科協不斷改革和創新工作思路,努力建好科技之家,動員和組織全公司廣大科技工作者廣泛深入地開展“講、比”活動、科學普及、學術交流、科技咨詢、科技承包、金橋工程、技術創新等活動,創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和顯著的經濟效益。
本鋼科協開展“講比”活動主題鮮明,始終堅持“四突出”的主題,即突出科學技術、突出科技人員、突出創新、突出發展。其中重點就是突出科技人員,為科技人員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通過“講理想”,引導企業科技人員將個人理想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緊密結合起來,與社會發展、企業科技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增強科技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技術創新理念,形成技術創新文化環境。通過“比貢獻”,引導和組織企業科技人員立足本崗,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增強公司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開展講創新比誰的技術發明多,講效益比誰的科技攻關成果大,講學習比誰為推動專業發展貢獻大等活動。特別是在進行創新型企業建設中,本鋼更是把提升科技人員創新能力作為“講比”活動的著力點和出發點,通過“講比”活動,點燃廣大科技人員的理想和熱情,使他們的創造才能和夢想與企業的發展、國家的振興結合起來;通過“講比”活動,發揮技術骨干的帶頭作用,引導和鼓勵技術人員立足崗位、獻計獻策,努力學習創新理論和創新方法,成為技術創新的新主體,為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積蓄技術后勁;通過“講比”活動,為企業培養和造就新型的創新人才,發揮科技人員創新主體作用,緊緊抓住企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前沿技術,幫助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和瓶頸制約,引領企業技術創新方向。
本鋼“講比”活動至今已走過了輝煌的26年,連續十二年榮獲中國科協“講比”活動先進集體稱號,已經成為遼寧省科協系統,乃至全國科協系統的品牌。20多年來,本鋼科協在本鋼黨委的重視和支持下,在“講比”活動指導思想上不斷樹立新理念,在管理方式上不斷營造新機制,在活動形式上不斷實現新擴展,在活動內容上不斷增加新內涵,相繼組織開展了百項難題大攻關、科技奉獻日、科技活動月、“七賽七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這項活動成為本鋼萬名科技人員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平臺,成為科技人員實現個體理想與推進企業科技發展合奏的舞臺。
特別是在科技人員中開展的“七賽七比”活動,即一賽合理化建議、比降成本的金點子多;二賽學術論文,比在各層次會議、刊物上發表的多;三賽科技攻關,比解決生產、建設、安全、質量的難題多;四賽科技承包,比簽訂合同創效益多;五賽技術創新,比開發新產品創造效益多;六賽科技咨詢,比簽訂合同創收多;七賽科學普及和培訓,比推廣新技術、新知識多,使科技人員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地研究問題。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熱情和智慧,為本鋼的科技創新、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和智力支撐,也為本鋼的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本鋼“講比”這個舞臺上,造就了一大批勇于開拓創新的科技型管理人才,成為本鋼科學發展的領軍人物。本鋼集團公司現任董事長、總經理張曉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張曉芳在基層技術崗位一干就是23年,這23年,形成了她踏實的工作作風、對待工作不怕困難和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在“講比”活動中,從1986年開始,張曉芳就獨立承擔重大科研和新產品試制項目,由她擔任課題組組長的科研項目,總是在快節奏下完成,并均獲得了省、部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等重大獎項。2003年,本鋼在國內第一個成功改造一米七熱軋機,所軋產品的尺寸精度、平直度、表面質量等全部達到設計指標,班產、日產、月產均超設計水平,產量突破400萬噸,超設計能力60萬噸。這項本鋼建廠以來最大的現代化技術改造、調試、試生產工作,就是由她來主持的。2003年,這個從技術崗位走上領導崗位的女性帶領全廠職工創造了如下一組本鋼歷史上沒有的數字:全年完成產品產量402萬噸,同比增長82萬噸,相當于在原有的條件下增加了一個中型軋鋼廠的產量。
本鋼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許家彥同樣是在這個舞臺上成長起來的領軍人物之一。不論是在技術崗位上,還是在管理崗位,他始終把自己與本鋼的科技進步聯系在一起,使本鋼的科技之花結出豐碩成果。在他的帶領下,僅“十一五”期間,本鋼就涌現出眾多科技成果:遼寧省科技進步獎20項、冶金行業科技獎11項、科技成果轉化獎4項、國防科技進步獎1項、遼寧省新產品獎14項、遼寧國土資源廳科技進步獎3項、本溪市科技進步獎48項。這些成果的取得,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加快了本鋼創新型企業建設的步伐,提升了本鋼的企業形象,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許家彥致力本鋼科技創新發展,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也取得了不凡的業績。他組織實施的本鋼煉鋼廠轉爐自動化改造,轉爐冶煉特殊鋼工藝技術研究,超低硫X65管線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研究,Cu-P-Cr-Ni-Nb系超細組織高強度耐大氣腐蝕鋼帶開發,120 t轉爐-LF+RH-TB生產LZ50車軸鋼坯的化學成分和質量控制,采用BSP生產超低碳鋼的實踐與研究等近20項科研成果均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在本鋼“講比”這個舞臺上,還培養出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成為創新型企業建設的棟梁。
本鋼技術中心劉明輝從一名普通的工程師一步步成長為本鋼汽車板研發所首席工程師,本鋼冷軋汽車板生產技術的負責人。他先后主持和參與了本鋼30多個鋼種牌號的新產品開發工作,由他主持研發的冷軋汽車表面O5板已實現對國內25家主要汽車廠的供貨。這些成果先后獲得了遼寧省優秀新產品一等獎、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技術獎項;他本人獲得了本鋼十大科技標兵、本溪市技術創新獎、本溪市十大科技標兵、“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杯”勞動競賽先進個人、遼寧十大杰出青年、遼寧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本鋼露天礦爆破高級工程師高毓山不計報酬樂于奉獻,他多次謝絕澳大利亞、印度、剛果(金)、安徽江南化工、沈陽部隊礦山企業的優厚待遇和高薪聘請,堅持扎根在礦山一線,在艱苦的崗位上刻苦攻關。由他主持立項完成的“現場混裝乳化炸藥工藝配方優化的研究與應用”項目,達到同類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了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他本人也先后獲得了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本溪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本溪市自然科學學科帶頭人、本鋼十大科技標兵、本鋼勞動模范、本鋼突出貢獻人才一等獎、本溪市十大科技標兵等榮譽稱號。
本鋼“講比”這個舞臺使本鋼人才資源產生倍增效應,進而保證了本鋼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擁有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據不完全統計,自開展“講比”活動以來,本鋼共有26.44萬人次參與活動,共組織立項23.15萬項,實施19.76萬項,開發新產品386項,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70余項,獲國家專利成果123項。以高等級汽車板、家電板和“雙高”產品為核心的新產品開發和銷售取得顯著成效,“雙高”產品比率達到80%以上,積累了一大批具有自身特點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累計創直接經濟效益10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