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陽光把整個扎藏寺映照得通體透亮,七彩的屋檐,金碧輝煌的屋頂格外鮮艷。僧侶們剛剛做完了必修課,一個個走出誦經堂。
院里,從桑爐噴出的桑煙裊裊上升,順煙而望,我看見了悠然飄移的云絲和云絲上面那遼遠、深邃的天空。頓時,一種久違的感覺涌上心頭。那時我身背背篼,跟在牛馬群的后面撿拾畜糞,走累了仰面躺在草地上凝望天空,幻想著變成一只小鳥自由飛翔。這樣的天空,令我陶醉,又令我回味。
幾只麻雀、鴿子,嘰嘰咕咕地叫著,在屋梁間飛來飛去,寺院充滿了祥和的氣氛。
寺院有兩院,分前后院。前院是大經堂,后院是小寺。小寺周圍,轉經筒吱哩咕嚕地轉著,幾位藏族男女來來回回轉動經筒,不停地祈禱著。在這心儀的地方,他們很嚴肅,很認真地把心中的一切痛苦與不快,一切希望與夢想,向佛祖傾訴,祈求幸福和快樂,健康和平安。一位藏族婦女緊閉雙眼雙手合掌舉過頭頂,又慢慢放在胸前跪下去,在已被摩擦得光滑的凹下去的水泥地上五體投地地平貼著地面,又起身反反復復磕著長頭。
寺院前的莫爾吉河淙淙流淌,潔白的鵝卵石上濺起白花花的水波,爾后從容地向下游流去。向河水的上游望去,遠方,大山緊貼在一起,河水從大山的懷抱里流出,折過幾個灣流過我的面前,又流向遠方,把所有的夢想交給了湟水河。河水兩邊濕漉漉的土地上小草蔥綠,黃色的水晶晶花點綴其間,小飛蟲歡快地在水面上飛來飛去,追逐著,嬉戲著。我的心情亦如它們般歡悅。
走過河上的水泥橋,迎面的山坡上是即將抽穗的莊稼地。麥子在風中自如地擺動。麥子的左面是青青的草山,小草里夾雜著紅的黃的白的各種野花,整座大山成了垂掛的花絨毯。右面是一片茂密的松樹和白樺林。松樹桿粗、葉茂,一點光亮都沒有。在青藏高原上能長出這樣繁茂的松樹林,沒有上千年,也得要好幾百年。
扎藏寺背倚大山,山似長龍;面臨河水,流水潺潺;松林當照壁,壁映紅日滿眼翠。十幾棵上百年的參天古樹圍攏著寺院,像堅強的勇土護衛著他的主人。這里山川草木茂盛,環境優雅,景色迷人。尤其夏季,翠山秀水,花紅柳綠,引得蜂飛蝶舞,鳥語花香。
扎藏寺始建于東漢末年,據說一位高僧看見這塊風水寶地,便修了一處禪房,常年閉門誦經,苦性修行,數年后終成正果。后來,信佛的群眾被他虔誠的心所感動,為他修建了一座寺廟,希望他廣收信徒,弘揚佛法,寺廟從此漸漸興盛起來。
1300多年前的唐貞觀年間,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路過赤嶺時,該寺的僧人聚眾去迎接文成公主,并請公主到寺院做客。虔誠信佛的公主聽到附近有一座佛寺,很是高興,把隨身攜帶的一串珊瑚念珠和金戒指、金釵等贈給寺院,留作紀念。從此,扎藏寺名聲大震,青海藏區和甘肅、西藏等地的僧侶、信教群眾慕名而來,頂禮膜拜,集會講經,扎藏寺香火興旺。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到青海時,曾到該寺講經傳法,并在寺內塑了一尊“度母像”,并將公主贈送的金釵塑于像內,金戒指套在塑像右手的無名指上,珊瑚念珠鑲在佛額上。
宋時,青海東部成為西夏屬地,青海湖周圍被蒙古族所占,扎藏寺遂成為青海蒙古族的佛寺。蒙古人還在扎藏寺對面的山頭上修了一座頗為壯觀的經房,名叫“塔燕靜房”。
明崇禎十年,蒙古王顧始汗從新疆進軍青海,繼而進軍西藏,沿途用暴力消除了青藏地區信仰道教的各派勢力,在蒙、藏族中大力弘揚黃教。顧始汗還將塔燕靜房與扎藏寺合并為一,統稱為“扎藏克噶旦群卜楞”。該寺成了青海蒙古族信奉黃教的第一座寺院,蒙古族各王公常在這里會盟,商討內部事務。
清康熙三十六年,清政府委派章嘉活佛去安撫西藏宗教界上層人士,路過青海時,來到扎藏寺奉勸青海各王公歸順朝庭。不久,青海蒙古族厄魯特首領與清政府使盟于察罕托羅海商定,每年正月初一由厄魯特首領到北京覲見皇上,進貢朝廷。清政府也在每年派欽差大臣來扎藏寺同王公會盟,扎藏寺又成了清朝政府聯絡青海蒙藏頭領的中心。清政府和青海蒙古各王公在此設立公署和辦事機構,處理青藏大事,扎藏寺成了政教合一的官府機構。
明清以來,幾代達賴和班禪對扎藏寺十分推崇,曾多次親臨寺院講經朝拜,廣發布施。封建王朝和封建王公對它也很重視,不斷捐資贈款,大加擴建,致使該寺聲望驟增,規模日漸宏大,聲名遠播四方。鼎盛時曾有殿堂百座,廟宇千間,僧舍數百間,還有富麗堂皇的官邸、衙門等,其建筑設計巧妙,布局合理,雕梁畫棟,裝飾華麗。寺內珍寶繁多,典籍廣博,為周圍寺院所不及,扎藏寺呈現一派繁華景象。
雍正元年,青海蒙古族首領羅卜藏丹津不滿清朝的統治,以丹噶爾和扎藏寺為據點,起兵反抗。清政府委派大將年羹堯率兵鎮壓,羅卜藏丹津因抵抗不過而潛逃。扎藏寺因此遭到兵燹,大部分建筑及塑像、典籍被焚毀,四周的原始森林被燒光。繁華興旺的寺院立即變得冷落蕭條起來,無語地被遺棄在莫爾吉河邊。僧侶們在廢墟中默默地撿拾著殘磚爛瓦和未燒盡的文物典籍,用虔誠的心依然祈求扎藏寺的復活。
乾隆八年,清政府派大臣復查西北各寺院,乾隆帝得知扎藏寺被劫毀,便下令重新恢復該寺,并親筆御賜“佛光普照”的匾額,扎藏寺又恢復了往昔的生機。
可是,同治年間,河湟一帶的回族發動反清起義,扎藏寺又首當其沖,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除大廟外,其余大小經堂全部燒毀,寺內保存的珍貴文物及歷史典籍等全部化為灰燼。
光緒年間,對扎藏寺進行重建,但規模遠沒有過去那么宏大。只在寺院內新修了三間小經堂,寺院附近修了貝勒、柯柯、貝子等七個王府。不料,這孱弱的寺院,卻在“文革”中又遭劫難,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再次重建。
新建的扎藏寺一進兩院,正門前為大經堂,兩側是耳樓,經堂后面則是玲瓏剔透的小寺。建筑采用傳統大屋頂飛檐式風格,設計精美,做工精湛。經堂內新塑釋迦牟尼佛、迦葉佛、彌勒佛各一尊,供有觀音菩薩、寶貝佛等塑像。
淡定是一種歷練后的從容、大氣境界,是一種有強大內心支撐的處變不驚的泰然。扎藏寺幾經焚毀,幾經修繕后規模雖遠不及過去,但聲望依舊,甘、青、藏等地的蒙藏信徒往來不斷,香煙繚繞。我想,在重視歷史文化,發展旅游經濟的今天,這座悠久古老、聲名遠大的寺院定會迎來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