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圖書代辦站組建于1987年,回顧、分析代辦站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總結代辦站的有益發展經驗,對代辦站在出版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更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圖書代辦站;改革;發展
高等學校出版社圖書代辦站是在教育部主導下、經教育部和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由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領導,在高等教育和高校出版領域里,以推廣供應高校教材圖書為主要任務的發行組織(以下簡稱“高校圖書代辦站”或“代辦站”)。高校圖書代辦站組建于1987年,到今年已經走過了25年的發展歷程,為高校出版和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當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戰略部署,體制改革給出版業注入的新的活力,給以推廣發行高校教材圖書為主業的高校圖書代辦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挑戰。此時此刻,回顧、分析代辦站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總結代辦站的有益發展經驗,對代辦站今后進一步做好工作,在出版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更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
代辦站走過的25年,正值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經濟、文化走向振興、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代辦站應時代的要求而生、隨發展的需要而變,走過了一條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有歡樂也有陣痛的改革發展之路。代辦站25年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重要階段:
第一個是初創起步階段,時間是1987年至1993年。這一階段的標志是:1.靠政策建立、起步;2.組織隊伍和基本布局形成;3.站住了腳跟。
1987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的復蘇和振興,高等教育事業和出版事業得到了很大發展。高等教育教學的發展和新學科建設,使高等院校對教材的需求量增加,又有了對多種學科教材的特殊需求;大學出版社已建立了六七十家,教材的出版數量、品種增長很快,而且為適應高校教學和科研需要,針對各種專業的“自編教材”、學術著作大量出版,在當時高校教材由新華書店統購發行的形式下,如何把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特別是“自編教材”及時發行出去,如何保證高校的教學需求、“課前到書”,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圖書代辦站正是適應這種需要,在教育部的直接關懷、指導,高等院校和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下,應運而生的。
1986年11月8日,當時的國家教委發出了《關于高等學校出版社發行工作的通知》[86教理材字003號],提出“設立高等學校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服務中心,印發《高等學校出版社聯合征訂目錄》”,又于12日發出《補充通知》[86教理材字009號],明確了“各高等學校出版社出版的其他自編教材,凡屬實行征訂經銷、季銷和自銷的圖書,均可以由高等學校出版社聯合編印征訂目錄或自編征訂目錄,向各高、中等專業學校和有關單位進行征訂和發行”。1987年2月26日,國家教委辦公廳發出《關于貫徹〈高等學校出版社發行工作的通知〉的實施意見》[87教材圖廳字002號],提出“各大、中城市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建立高等學校出版社‘教材圖書發行服務中心’,由當地高等學校出版社聯合組建,或由有關高等院校教材科(組)聯合舉辦,也可由其他承辦此項業務的單位組建”,確定了可以由大學出版社、高校教材科承辦,在各地建立教材代辦發行站點。1987年3月聯合服務中心在北京召開籌備會議,開始在全國設立高校圖書代辦站;到8月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時,已在全國設立代辦站55個,由此形成了代辦站的組織和隊伍。
這一階段在計劃經濟環境下,代辦站依靠政策建立,依靠政策取得了部分高校教材的發行權;但在當時新華書店一統高校教材發行的背景下,代辦站拿到的僅僅是“自編教材”的發行權,發行難度很大。為打好開局,取得和拓展高校教材供應市場,按“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要求,早期從事代辦站工作的同志付出了艱辛的汗水,他們克服種種困難,一邊工作一邊積累經驗。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到1993年,全國高校圖書代辦站的數量增至70家,當年的發行總碼洋為2000多萬元,代辦站在高等院校教材圖書的供應市場上基本站穩了腳跟。
但是,國家經濟體制由計劃向市場的轉變,圖書發行市場民營書業的興起,也對代辦站“事業單位”“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定位提出了挑戰,改革和規范代辦站的管理機制、經營方式已勢在必行。
第二個階段是規范建設階段,時間是1994年至2001年。這一階段的標志是:1.從教育部轉移到大學版協,亦即從行政事業性轉為社會性;2.身份得到了政府文件的明確;3.初具規模。
為了使代辦站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適應市場經濟和教材圖書發行的規律,1993年5月19日,國家教委下發了《關于“高等學校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服務中心”停止活動的通知》[教備(1993)48號];1994年11月29日,國家教委辦公廳發出了《關于同意成立“高校出版社圖書代辦站服務中心”的函》[教備廳(1994)23號],規定成立高校出版社圖書代辦站服務中心,“設在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之下與協會合署辦公”。這是把代辦站由政府主辦轉向市場、轉向行業,使代辦站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規范建設和經營,以得到更好更快發展的舉措。
1998年2月19日,當時的國家教委條裝司,新聞出版署發行司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關于加強高校圖書代辦站管理的意見〉的通知》[教備司(1998)18號],充分肯定了代辦站建立以來的工作和貢獻,明確規定:“根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統一管理的原則,高校圖書代辦站是全國書刊二級批發單位”;“高校圖書代辦站要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努力做好教材、圖書供應工作,保證‘課前到書,人手一冊’”;“高校圖書代辦站是教育系統內部不以盈利為目的,為大學出版社和大中專學校教材科、圖書館服務的事業單位。它的主要任務是承擔大中專學校(包括成人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學術著作及一般圖書的發行代辦業務”。這是一份根據當時的形勢發展,深化圖書發行改革、規范代辦站建設和工作的重要文件,對代辦站的建設、經營和此后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代辦站服務中心根據這些文件的要求,開展了代辦站的評估、調整工作,努力落實和推動代辦站的規范化建設,協助代辦站辦理證照,要求代辦站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經營。各代辦站在這一時期普遍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體制,自主經營、目標管理的機制。
規范建站、自主經營、貼近市場,調動了代辦站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代辦站的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到2001年,全國代辦站發展到83家,發行總碼洋遞增到6億元。
第三個階段是改革轉型階段,時間是2002年至2007年。這一階段的標志是:1.開始由事業體制向企業體制轉化;2.市場變化大、競爭更加激烈,苦苦探索市場化的經營和發展模式;3.確定了新時期的市場定位,明確了發展思路。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方針,我國的圖書發行市場又隨著中國加入WTO逐步放開,民營書業的大發展使高校教材供應渠道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市場競爭更趨激烈,高校教材供應、采購方式也發生著巨大變化。此時的代辦站,面對管理體制從政府到社團、圖書經營從計劃到市場的變化,以往依賴的行政支持成為歷史,感到迷惘彷徨、無所適從,好像迷失了市場定位。
為了使代辦站適應出版體制改革的要求和圖書發行市場化的形勢,與時俱進,取得發展,大學版協2004年提出了《關于高校出版社圖書代辦站體制改革機制建設的意見》,推動代辦站改革體制、創新機制;各代辦站和代辦站主辦單位也在探索改革之路。經過幾年的努力,有的代辦站建成股份制企業;不少主辦、主管單位將代辦站放到后勤或產業集團、服務中心等經營性單位;尚未企業化的代辦站,大多也實行了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目標管理的經營機制。代辦站的企業化體制逐步建立,市場化機制有所增強。
代辦站還在積極尋求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組織定位、市場定位,力求發揮組織優勢,形成更強的凝聚力和合力;通過聯合經營、整體市場運作,打通渠道、拓展業務,形成更大實力和影響力。2007年底,在昆明召開的紀念高校圖書代辦站組織成立20周年的大會上,提出了“代辦站應該是一個完全市場化、以發行高校教材圖書為特色的經營聯合體”的新時期市場定位。這是全國代辦站的共識,也得到了教育部社科司和大學版協的肯定。
這一時期,代辦站不斷轉變觀念,探索新的市場定位和經營思路,克服各種困難,努力開展工作,隊伍保持了穩定,業務穩中有升。2007年全國高校圖書代辦站有81家,發行總碼洋11.3億元(2006年統計數據)。
第四個階段時間是2008年至今,代辦站迎來了一個新的蓬勃發展期。這一階段的標志是:1.以新時期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思路為指導,明確了優勢和方向;2.主動搭臺唱戲,以服務和市場運作拉動站、社、校合作;3.共同努力,聯合協作,組織功能充分發揮。
從2008年起,代辦站在新的組織和市場定位指導下,加快體制改革、機制更新,針對圖書發行全面市場化的新形勢和高校教材供應方式的新變化,以新的市場姿態、發展思路和經營模式,積極、務實地開展業務,以全國性高校出版社教材巡展等活動為龍頭,推進和深化與大學出版社的合作,市場化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果。
緊跟出版體制改革的大勢,代辦站現在已經全部實現體制轉變,注冊為企業?,F有的71家代辦站,13家為民營股份制企業;58家高校、教育廳、大學出版社主辦的,已被放到后勤、產業集團或服務中心等經營性單位,隨同大學出版社的體制改革實現轉制。企業體制和市場化機制,為代辦站融入市場,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開展業務、更好地服務出版社和高校,提供了保障和動力。
代辦站開始以主動的市場運作和更好的服務開拓業務,拉動站、社、校合作。大學版協代辦站工作委員會和代辦站服務中心從2008年起,推出了每年一次的全國高校出版社教材巡展。全國性、規模化的教材巡展,是在出版發行市場化和高校教材供應新形式下的教材宣傳、推廣、發行的一個有效方式,為社站合作、共同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舉辦全國高校出版社教材巡展活動,也使代辦站的服務邁上了一個新層次,業務功能得到了質的拓展提高,從過去簡單的發行“二傳手”轉變為出版社與高校的“助手”,從單純的發行商轉變為發行商與推介商融合的新角色。同時,代辦站努力推行代理出版社院校代表等社站合作形式,推動社站合作向常態化、全方位、深層次發展,向社站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發展。
這些舉措使代辦站工作呈現出嶄新氣象?,F在的高校圖書代辦站已經發展成為布局基本合理、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全國性高校圖書發行網絡,高校教材發行領域與新華書店、民營書店并立的三大板塊之一。通過教材巡展、社站合作的市場化運作,代辦站逐步實現了經營模式轉型、服務水平提升,也深化了自身的協作、聯合,形成了更強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業務規模也在快速擴大,根據《2010年度綜合報表》的統計,全國71家代辦站2010年經營服務范圍涉及所有大學出版社、教育部直屬出版社,營銷供貨覆蓋面達4000余所大中專院校,年發行碼洋達到23億元人民幣。
為了保證代辦站組織的規范建設、健康發展,經重新審核認證,2012年1月,大學版協對71家合格的代辦站頒發了高等學校出版社圖書代辦站組織成員證書。代辦站的建設和管理又向規范化、制度化邁進了重要一步。
代辦站還在探索進一步的市場化轉型和產業升級。這主要包括:1.立足把代辦站建成具有完全市場體制和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現代發行企業;2.形成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優勢,抓住校園終端市場的增長點;3.通過業務轉型、服務提升,向成為出版社和高校的助手、合作伙伴發展;4.創新經營模式,立足主業,多元化發展;5.協作經營,向集團化方向發展。
二
高校圖書代辦站在25年的發展中,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
1.成績和發展得益于上級領導機關和高校出版社的關懷、指導和支持。
代辦站組織是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有關機關發文建立,又以文件形式明確規定了代辦站的性質、宗旨、職能和任務。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主管部門和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一貫重視代辦站的建設、改革和發展,重視代辦站作為高校出版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在代辦站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給予了最有力的指導和支持。代辦站能夠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正是嚴格按照上級領導機關的要求,勤奮努力工作的結果。
作為高校出版領域的成員之一,代辦站的建設、工作和發展也一直得到高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幫助,廣大高校出版社始終把代辦站看作可信賴的發行渠道和重要合作伙伴,精誠合作,共同發展。
2.始終堅持“為高校出版社服務、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宗旨。
代辦站建立之時,就確立了“為高校出版社服務、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宗旨,這個宗旨涵蓋了代辦站的定位、性質、任務和特點。25年來,代辦站不論在計劃經濟的政策時代,還是在逐步轉型走向市場、實行企業化經營的形勢下;不論是在穩定、順利的發展時期,還是在彷徨、探索的改革階段,都始終很好的堅持了這個宗旨。
遵循著這個宗旨,25年來,代辦站通過勤奮努力,對高等教育事業、高校出版事業,乃至圖書市場建設,都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也因此得到了政府和行業領導部門、大學出版社和高校的廣泛認可、高度贊譽。
3.誠信守法經營、熱情周到服務,高標準規范和要求自己。
高校圖書代辦站是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支持建立,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領導下的行業組織,肩負著高校出版社和高等院校的厚望。
各代辦站深知自己的責任,把自己的工作視如使命,在長期的工作中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守法誠信經營,熱情周到服務,即使面對不理想的競爭環境,在利潤縮減、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也絕不發行盜版書,絕不參與惡性競爭,努力保證不拖欠書款,用自己的行動對建設規范和諧的發行市場做出了應有貢獻,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贏得了政府機關、廣大出版社、高等院校的信任。
4.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在改革創新中不斷發展。
代辦站走過的25年,正是國家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重要時期,也是教育、出版事業大發展的重要時期。這為代辦站的發展帶來機遇,也帶來了轉型、改革的新課題和陣痛。
為了自己肩負的使命,代辦站始終緊跟時代的步伐,按照黨和國家的方針和上級領導的要求,及時適應形勢,更新觀念,改革創新: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現代企業制度,更新體制;不斷完善自己貼近市場、貼近讀者的經營機制;不斷根據高校教材供應方式和出版社發行方式的變化調整經營思路和方法。代辦站是在開拓進取、改革創新中贏得了發展。
5.團結協作,珍惜集體榮譽,注重整體發展。
全國代辦站分布在各省市自治區的近50個城市,分屬不同的主辦單位,建制形式不盡相同,成立也有早晚之分,但多年來始終緊密團結、相互支持。全國代辦站每年都會在大學版協、代辦站服務中心的平臺上,一起總結工作成績,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共同商討發展大計;在業務工作中,共同參與舉辦全國性的活動,代辦站之間也常常合作開展活動,相互支持、配合。各代辦站也都非常珍惜“高等學校出版社圖書代辦站”這個共同的品牌和稱號,都在以自己的工作和言行為組織、為稱號增添著榮譽和分量。
正是通過大家的團結努力,才使代辦站樹立了良好形象,贏得了發展進步,成為高校教材圖書發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緊密團結、相互支持、聯合協作已成為代辦站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表現。
代辦站走過的25年,是一步一個腳印艱苦奮斗的25年,是伴隨著艱辛和歡樂不斷進步的25年。25年的成就,將成為代辦站進一步發展的堅實基礎;25年的經驗,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將化為代辦站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作者系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副秘書長,高校出版社圖書代辦站服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