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報網聯盟是一個新生事物,是大家自覺自愿、出于一種使命共同組成的。聯盟的發展要靠大家來呵護,大家的主動參與是聯盟得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聯盟要想活起來、產生影響,關鍵是要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要通過成員單位共同努力完成這些工作任務、實現這些目標,使聯盟在活動中彰顯作用,對全區、全國乃至世界產生影響力。
一.高度重視并設法應對使用蒙古語人群和范圍明顯下降的問題。首先要承認這個事實,并積極來應對它。要對全區蒙文報紙和網絡的讀者(網民)的數量、層次、結構、范圍等進行認真求實的調查,形成詳細數據,并在此基礎上認真求實地進行研究,形成正確的、實事求是的認識和判斷。有了對讀者(網民)的正確的認識和判斷,才能準確地給我們的報紙和網站定位,我們生產的新聞才能實現“三貼近”,報紙和網站才有親和力、影響力。
蒙文報網作為服務于使用少數民族文字受眾的特殊媒介,辦報辦網的一切思路、模式、方式、方法都必須以研究讀者為基礎。隨著全區產業化的發展,蒙古族聚居地區生產生活發生著極大的變化;隨著全區城鎮化的發展,蒙古族進城居住的越來越多,文化特征發生著極大的變化。就是說,我們的讀者群正在發生極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雙語,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僅僅只靠蒙文媒體,更多地在利用漢文媒體,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覆蓋面的增擴,互聯網進入牧民家庭,滲入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使用蒙古語言的范圍或地域特征越來越不明顯起來。對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蒙文課本,特別是對一年級蒙文課本數量的分析說明,蒙古族青少年學習使用蒙古語的范圍明顯下降,他們不斷地、不自覺地放棄著本民族語言的使用。世界語言的多樣性面臨的挑戰是客觀性的,世界上小語種的衰退是受世界大文化形成和干擾造就的。使用蒙古語人群的數量在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在加快,我們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不能閉目塞聽。這是我們成立蒙文報網聯盟及今后抓聯盟工作的出發點,同時也是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基點。
二.聯盟各成員單位應正視各地蒙文報發行量下降、內容趨向一致的現狀并設法應對。據2005年以來的全區蒙文報紙發行量統計,除了《錫林郭勒日報》發行量下降幅度較低,其他盟市報紙的發行量均大幅下降。發行量下降的直接后果是辦蒙文報人員減少。為了維持辦報,各蒙文報編輯部都不得不轉載其他蒙文報的內容,結果是全區蒙文報內容的趨同。要想應對這一現狀,各蒙文報、網只有聯合起來,整體規劃,精心部署,統一運作,通過深度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建立內蒙古蒙文報網聯盟的目的,就是要在人才、技術、資源、品牌等方面深度聯合,集中和整合全區蒙文報紙和網站的資源,壯大蒙文報網勢力,共同探索新形勢下蒙古語媒體的發展模式、發展方法和發展道路。
受眾在減少,發行量在下降,這是全區蒙古語媒體共同面臨的問題。信息傳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如果蒙古語媒體仍停留在行政區域劃分基礎上形成的舊新聞運作模式層面,各自為政,關門辦報,談發展、談創新都是空話。我們要在承擔好黨報職責的基礎上,把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挖掘和發展民族文化這一重任肩負起來,這也是擴大蒙文報的服務與發展空間的需要。新聞資源共享是當今報紙網絡的發展趨勢之一,聯盟要充分整合利用各成員單位的新聞資源。這樣既能體現全區蒙文報網新聞信息的整體性,又可集中力量開發民族聚居區的新聞,使蒙文報網的民族特色成為我們生存的基點。這是對文化的尊重,對歷史的尊重,是對蒙古語言文字的使用上的一種拼搏,是我們這一代蒙文報網人應做的貢獻。
三.聯盟應該高度重視蒙文網站的建設,維護蒙古語的生存發展。報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影響力越來越小,網絡的影響越來越大。面對這一事實我們要辦網站,辦好網站。
伴隨著郵政業務的衰退,單純依靠郵路發行的媒體也會日漸衰退,甚至要退出歷史舞臺。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把信息安全依靠于網絡,網絡對報紙的挑戰非常明顯。2008年以后,《內蒙古日報》新聞業務改革的核心就是報網互動,報網共融。《內蒙古日報》(蒙文版)在這方面探索得不錯,中國蒙古語新聞網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蒙文網站,而各盟市報社建立的蒙文網站相對來講內容少、信息少、影響小,網站的運作、互動、建設拓展艱難,影響力較弱。因此,聯盟應該集中力量在技術、服務、軟件、人員、資金、新聞資源上精誠合作,將網站辦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每一次媒介技術的進步,都會大力推進傳播力的建設。增強蒙古語媒體整體實力和傳播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高媒體裝備水平和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信息的傳播速度和精確度。隨著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和融合,媒體格局發生著巨大變化。蒙古語媒體應把運用高新技術作為提高文化創新能力和傳播能力的新引擎,構建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現代傳播體系。網絡時代,媒體不僅是黨和政府信息的傳遞者,更是黨和政府形象的塑造者。
用傳統的辦報思維和方法來辦新媒體,只是利用互聯網,把它當做一種輔助手段,將報紙內容簡單地平移到網上,不去很好地研究和把握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的特征,顯然是不行的。我們應進一步學習和把握新媒體特有的運作流程、管理方式,掌握數字時代的媒體運行規律,改變所謂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互抵觸的局面,順應數字技術的發展潮流,探尋新的合作機制和互惠共贏的可能性,使蒙文新聞信息煥發活力,擴大傳播面,增強影響力,以應對蒙古族群眾使用雙語范圍越來越廣的嚴峻形勢。未來媒體的發展一定是要借助網絡平臺,蒙古語媒體也不例外,其信息量之大,內容、服務項目之豐富,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所能達到的水平。聯盟各成員單位聯合起來做大網站,構建發展一個能與中文大網站在技術和內容上媲美的網站,是聯盟各成員單位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四.蒙文報網聯盟的發展規劃一定要有取有舍,抓住自身特色來發展。“取”就是發揮優勢。我們有哪些發展優勢呢?
一是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優勢。民族區域自治,就是要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力和利益,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國家法律扶持幫助少數民族使用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力。
二是蒙古民族文化特色優勢。我區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蒙古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蒙文報在圓滿實現黨報功能的同時,一直用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滿足廣大蒙古文讀者多層次、多層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這是漢文媒體無法替代的優勢,是蒙文報與生俱來的先天性優勢,應該傳承發揚。
三是內蒙古民族團結、和諧、共榮、穩定、進步優勢。內蒙古是多民族地區,是模范民族自治區,政治穩定,民族團結。內蒙古所創造的成功經驗都得到了中央大力支持并向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推廣,樹立為學習的榜樣。
四是歷史地理優勢。內蒙古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自治區,人文資源極為豐富,而且富有特色。內蒙古歷史上曾經有多個北方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同時,這里又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交匯和融合的地區,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歷史文化。
五是獨特的畜牧業生產文化優勢。蒙古族畜牧業文化與西藏地區、新疆地區和歐洲的畜牧業生產文化很不一樣,非常獨特。它的小聚居文化保留已經成為研究蒙古族的活化石。
六是自治區各地蒙文報的同仁有長期合作的傳統,已經形成了發展共識優勢。我們面臨著共同的危機,共同的喜悅,共同的課題和共同的前進難題。
報網聯盟的發展要把握優勢。同時,要有“舍”,就是要有所放棄。聯盟要做所有想做的事是不現實的,那樣只會喪失蒙古語新聞陣地。要抓住重點,抓住使命。
民族語言文字的生存發展是一個民族生命存在的象征,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征,是民族文化之根。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對一個民族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一個擁有自己語言文字的民族又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了不起。當今,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大文化沖擊背景下,小民族語言文字所受的沖擊首當其沖。在學習吸納外來優秀文化的同時,一定要盡可能地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蒙文報紙和網絡是蒙古語言文字使用的重要載體,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維系蒙古語言文字這個根。
蒙古族有燦爛的歷史文化,這是蒙古文化之魂。我們應當延續歷史文脈,繼承民族之魂,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把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傳承擔負好。
我們要傳承蒙古民族之韻。蒙古族特有的審美觀是蒙古族對人類社會文化的貢獻,它至今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
報網聯盟的發展要抓住重點,抓住根本。辦好蒙文報網、發展蒙文報網,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內蒙古日報》(蒙文版)在近兩年的改革中積極主動與漢文版分工,做漢文報做不了的事,少做無用功,以“民族新聞下沉,從民族聚居地找新聞”、“肩負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核心思路,對辦報方向、報道模式、宣傳定位、采訪內容、辦報形式和運作方法做了相應的調整,積極探索了新時期蒙文報的發展模式。聯盟的所有報紙和網站,要抓好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典型和重大新聞,要抓好少數民族聚居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鮮活新聞,要抓好少數民族聚居區群眾關注的焦點新聞和熱點問題,要作好宣傳中央和自治區有關方針政策的解釋性新聞,要抓好服務性、知識性、互動性、娛樂性、可讀性新聞。蒙古語媒體肩負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發展民族文化的雙重責任,任務龐雜。想要有所為,必須有所不為。這是辯證法,是規律。
要充分認識蒙文報紙和網站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牢牢把握促進發展的有利條件,切實面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塑造起一個嶄新的蒙文報網聯盟隊伍形象,在聯盟成立之始就給社會一個新的面貌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