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詩以明志,古今一脈傳承。面對時代賦予的神圣職責與使命擔承,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其首要職責就是運用心靈定格的精彩畫面和思想流成的精準文字去激情反映時代風采、謳歌基層感動、塑造信仰的旗幟與坐標。其鮮明抉擇就是要務必在服務科學發展的實踐中恪守堅定信念、篤行根本宗旨,切實把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思考,運用實踐成果引領輿論導向,形成全社會的共同意志和價值標準。
責任造就公信力和影響力。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促進全社會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重大使命。紅色情結要求新聞機構堅持把辦“讓黨和讀者都滿意的媒體”作為最高目標,切實在實踐中準確把握和彰顯黨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高度一致的原則,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不動搖,力挺昂揚向上的主流輿論,準確理解、深刻領會重大方針和戰略部署的精神實質和決策過程,實現新聞宣傳的集中化、戰役化與規模化,提高輿論引導力。針對重大主題宣傳特別是民生新聞,要努力實現策劃超前、報道及時,言論跟進、鮮活素材,優勢整合、媒體聯動,深度解讀、特別策劃,在巧抓機遇、善用機遇中發揮媒介優勢,形成輿論主導聲勢,構建宣傳強勢,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人文關懷、環境營造等社會功能。要樹立“輿論監督也是正面報道”的理念。增強媒體引導力與親和力,真正取信于民,就要堅持準確監督、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和建設性監督,構牢黨委、政府與群眾溝通的連心橋,力促不作為、亂作為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力促執行決策不力、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朝著有利于解決落實的方向推進,切實承擔起媒體關注大局、服務群眾的重要責任。
作風實,新聞方出彩。親民的情愫胸襟、愛民的品質境界和惠民的膽識能力,始終是新聞作品質量與價值的衡量尺度和檢驗標準。廣大新聞工作者只有帶著緊迫感自覺“走、轉、改”,帶著責任感堅持“走、轉、改”,帶著使命感深化“走、轉、改”,才能在關注基層中捕捉感動,在感悟細節里選樹典型。實踐證明,真正來自客觀卻不失激情、準確但不乏感動的報道才最具生機活力,也最能折射出情感的溫度與思想的魅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中之重是要繼續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并且把“走、轉、改”的成功經驗運用到干部下基層活動中去,切實推動新聞實踐的制度化和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