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新聞是新聞報道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每天的廣播電視里都充滿著濃濃的會議味兒,聽眾也不會接受。于是,精簡會議報道就和精簡會議一樣,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這里要說的,并不是會議報道不重要,只是要表明“以會報會”的模式需要改進,需要我們跳出會議看會議,跳出會議寫會議。改進會議報道,為廣大聽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新聞精品,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本人結合自己多年從事記者工作的實際,談一談改進和寫好會議報道的幾點體會。
改進會議報道,記者應該考慮到聽眾的需求
現在,一些會議報道之所以不受歡迎,是因為報道內容不以報道會議內容為主,而是以領導講話為主。這樣的會議報道,抓不住老百姓最關心、最想知道的東西,喜歡聽的人不多,聽了也記不住,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也損害了媒體的權威和聲譽。其實,群眾所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往往也是各級黨政領導解決的難點。把這些問題及解決的措施、過程報道好,把那些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報道出來,聽眾不僅關心,而且能通過報道使群眾與黨和政府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這就要求我們記者要眼睛向下,筆尖向下,讓群眾的需求在會議報道中占主要位置。
改進會議報到,記者要做個有心人
不要為了參會而報到會議,而要善于在會議中捕捉信息,這是一個積累新聞素材的技巧。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如果對新的信息不敏感,那就說明其用心不足。很多時候,新的信息不會自己撲面而來,而需要我們去把握機會、去捕捉、去挖掘,特別是在參加有關會議的時候,不要為了寫稿而寫稿,要學會在落筆前精選角度。角度的選擇,是一篇新聞稿件成功的關鍵之一,好的角度不但為稿件增色,更是稿件能夠順利播出的“敲門磚”。另外,記者還要善于跳出會議寫會議。有時會議本身也許并無多少新聞信息,但會上可能透露出一些相關情況。記者只要用心去捕捉、研究、思索,就能寫出會議以外的新聞精品。
改進會議報到,記者要在會前、會外下功夫
在會議新聞報道上,關注點在會場,關鍵點在捕捉信息,創新點在選取角度,但成敗點卻在會場之外,它體現著記者對新聞主題的準確把握、對素材篩選的熟練程度和對寫作方法的運用自如。它要求記者在熟知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及法律法規、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精神的基礎上,吃透和了解基層和身邊的情況,掌握自己所在地區發展的思路、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等,這樣才能抓住地方黨委政府關注的工作重點、干部關心的工作難點、群眾關注的熱點來推進宣傳工作。功夫在會外。除了要求記者要掌握好新聞寫作的本領,更要求記者平時的積累,包括文件、資料、人物背景、地理環境、事件經過、當地現狀、基層情況等等。在采訪前勤動腦子,早作準備。要長期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這樣才能在浩如煙海的會議材料中,一眼盯住新的信息,特別是會議采訪,絕不能只滿足在會場走一走,坐下聽一聽,然后領上文件就“撤兵”。要隨時勤于思考,勤于動腦,這樣才能在會議上捕捉到有報道價值的新聞。
(作者單位:阿拉善人民廣播電臺)
責任編輯: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