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深入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新聞界最為壯觀的新聞傳播圖景。從活動中取得的效果和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以及廣大群眾對活動的評價來看,可以說,“走、轉、改”已經腳踏實地地確立了其在當今中國新聞界標志性的地位。而作為企業報紙,“ 走、轉、改”活動的價值究竟體現在何處?筆者認為,它重點解決了以下四個問題。
首先,“走、轉、改”活動對企業報的辦報宗旨給予了更為準確的定位。很多企業報一直認為,企業報本身就身處基層,“走、轉、改”活動只是給企業報的版面或新聞題材錦上添花。事實上,身處基層并不等同于深入基層,在社會經濟加速轉型和思想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作為企業職工自己的報紙,如何定位自身的未來發展?如何獲得企業職工的廣泛認同?如何在經濟社會進步中樹立新的新聞價值觀?這些都是企業報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白?、轉、改”活動的開展,讓企業報人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企業報堅持“三貼近”的重要性,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企業報才能在反映企業發展和職工生活的大環境中發現源泉,迸發活力。
其次,“走、轉、改”活動回答了在經濟結構重大轉型期間,企業文化的進步和對時代發展的關切。當前,風潮涌動的經濟危機和國際經濟的變換,催促著我國經濟發展必然要產生重大的轉型。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如何在轉型期實現經濟和產品的結構性調整,是國有企業普遍面臨的課題。怎樣從行業和企業內部去發現新聞并把握新聞?怎樣辨別事件的真實和價值?也成為企業報面對的新問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改變了職工的思想和認識。物質實力增強了,不等于矛盾就減少了;通訊設備方便了,不等于真實信息就增加了;溝通交流的次數多了,不代表事實更加牢固了。反而,越是如此越要在林林總總的事件中把握真相,越是把握住真相越能夠把握輿情。因此,將“走、轉、改”活動常態化是企業報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將“走、轉、改”活動納入到企業管理的大系統之中,是各個企業和企業報需要探索的問題。
再者,“走、轉、改”活動的開展堅持了以人為本的新聞傳播理念?;顒娱_展以來,各大媒體都開設了“走、轉、改”專欄,然而除了開設專欄的表象以外,真正的意義還在于它對企業報辦報理念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走、轉、改”活動開展后,來自基層一線的、關注民生和反映民意的報道占據了報紙的顯著位置,報道的主角也多是普通的崗位職工。這說明企業報在感受職工辛勞、反映職工創造性、展示當代工人階級新風貌方面,真正發揮了“三貼近”的作用,也真正發揮了將國家政策與企業發展統一起來,將企業發展與職工意愿統一起來,將正面宣傳為主與改進企業輿論統一起來的時代作用。
第四,“走、轉、改”活動著力培養和鍛煉了一支可持續發展的年輕采編隊伍。我們看到,與全國各大媒體一樣,目前的企業報多以80后甚至90后的記者編輯隊伍為主力,他們涉世未深,但散發活力;他們經驗欠缺,卻不乏工作熱情。他們在“走、轉、改”活動中,在艱苦、艱難和艱險的實地采訪中,磨練了自身作風,積累了報道經驗。尤其是對剛剛“上路”的記者來說,最初如何進行采訪和寫作,決定了他們對新聞價值觀的理解和新聞從業的未來走向。“走、轉、改”活動的開展,使他們更加認清了新聞宣傳工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諦。與此同時,潛藏在一線的職工辛勞、蘊藏在職工當中的創造性的發明,也給了年輕記者編輯以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提振,對企業報的未來發展、梯隊建設和年輕記者編輯人生道路的選擇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事實證明,開展“走、轉、改”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已經超越了新聞宣傳工作的范疇,它正在轉變著一個企業、甚至是一個行業的工作作風和行為習慣。因為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實事求是的基礎,只有不斷堅持“走、轉、改”這種好的形式,并將“走、轉、改”的精髓鞏固發揚,企業就會產生更大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作者單位:包鋼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