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高考復習至關重要,本文從生物學科角度進行高考復習有效性的指導。
【關鍵詞】生物 高考復習 有效性 指導
高三生物是選修科目,從近兩年的生物高考來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察難度在逐漸加深。怎樣提高生物高考復習的有效性呢?這是我們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立足考綱,明確清晰地把握備考方向
在高考備考中,老師首先要認真學習、理解《考試大綱》、《考試說明》,了解分析高考信息,認真研究題型,從而對高考趨向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僅我們老師要關注、領會、理解,我們還要求學生也了解、明確,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學生一上高三,感覺到學習的程序、學習內容與高一、高二有很大的不同,面對諸多科目、大量的習題訓練,對如何安排生物的備考復習感到茫然而又著急。針對學生的情況,結合高考情況的變化及相關備考要求,我們引導學生認識把握《考綱》要點,了解考點,做到心中有數。我們將考綱說明作為一種備考資料印發給學生,也還專門用一定的課堂上時間給學生作一定的解讀,使學生也能明確備考內容和方向。
二、制定完整教學計劃,不斷學習、更新理念
我們經常研討新教材,關注課改動向,了解最新知識,在教法、學法上多加探討,把新課改的內容有機的整合到高三教學中,使高三教學做到有效性。苦干實干更應巧干,尊重規律、講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關鍵。我們在三輪復習中制定詳盡教學計劃,具體的做法是:
(一)一輪復習,夯實基礎
一輪復習以《課程標準》和江蘇省《考試說明》為復習依據,以教材為線索,分模塊進行復習。一輪復習的目標是抓好“四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維方法和基本理念。這階段的復習我們力爭做到“細”、“實”、“串”、“綜”、“溫”?!凹殹本褪遣环胚^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結構圖和原理圖及有關的坐標曲線,即“逐點掃描,不留盲點”;“實”就是復習過的知識力求弄懂弄通,不留疑點,能熟練運用;“串”和“綜”就是不要局限于教材的順序知識,按照知識的內涵把相關內容“串”、“綜”在一起,提高綜合素質;“溫”就是要重溫以往繞過、考過的題目,特別是做錯的題目,同時要與“遺忘”作斗爭,做到“回頭看”,“小步走、快節奏、勤回顧、多練習”,使學生理解到位,記憶牢固。
(二)二輪復習,整合知識,提升能力
在一輪復習基本完成了“四基”的基礎之上,二輪復習以專題復習為線,以高考考點復習為面,以知識的整合、能力的形成為目的,突出重點,聯系熱點,滲透考點,構建知識鏈、知識網,實施知識的重新整合。本輪在準確把握知識點之間本質聯系的基礎上,本著強化完整的知識體系,穩定的知識框架,明晰的知識網絡,科學的思維方式,綜合的學科能力為目的,打破知識和技能的固有壁壘,對知識編排體系進行必要的拆分和加工,組成特定的模塊進行復習,以利于形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思維狀態。要使各部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三輪復習,綜合訓練,查漏補缺
通過二輪的有效復習,學生已有相當的知識和能力儲備,三輪復習的重要任務就是適時做一些模擬試題,著重提升綜合分析能力,同時進行查漏補缺。通過一定量的綜合能力測試題進行臨考模擬,以進一步提升能力、規范答題,并發現薄弱環節,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三、激發學生學習激情,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二輪、三輪復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他們拒絕簡單的重復,而難度大的內容又會嚇退學生,我們就采用自編講義的方法,既避免了簡單知識的冗雜內容,又保證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挑戰性,題量中等,偏難題一般都在課堂經過學生分析討論后解決。講義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在內容中具有連貫性和整體性。一周下來,老師會專門布置回歸講義的時間,遇到前后有聯系的內容,還會及時地進行空間接軌,做到了一套講義每個知識點都是精華,沒有一個不用的盲點。學生對生物復習也做到心中有數,充滿信任,在最后停課迎考時,老師仍然布置學生回歸已經完成的全套講義,由于平時檢查督促多,學生大部分能保留完整講義,復習時也特別主動。這個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對事物沒有激情是因為不了解,慢慢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具備一定的基本功以后,他們也會躍躍欲試,甚至會主動練習。
四、加強規范化訓練,保證不因規范化問題而無謂失分
第一,注意審題的規范。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干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題紙使用的規范。書寫時不要超出答題區域;要將答案與題號和各小問的序號對應好,以防錯位;選做題應先寫題號等。
第三,要注意書寫的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整潔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