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讓英語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情緒影響著全體學生。要讓英語課堂真正活起來,教師必須先“活”起來。教師要“活”用教材,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激“活”課本,等等多種方式使英語課堂真正“活”起來。
【關鍵詞】課堂 教師 “活”起來
常言道:人生如戲。對于教學而言,課堂即舞臺,教師即導演,學生即演員。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頻率、高質量的獲得知識,發展能力。”足可見“活”用課堂的重要性。那么,教師如何去導演一場場好戲,如何使課堂動起來,如何使教學過程成為經典,如何使學生入戲并有所感悟有所獲,就是教者要認真思考探索的了。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新過程。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讓英語課堂煥發生命活力。那么,如何讓課堂教學的“活”起來,有效激活英語課堂教學呢?
一、課堂要“活”,教師先“活”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情緒影響著全體學生。要讓英語課堂真正活起來,教師必須先“活”起來。一堂成功的英語課,教師必須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這“投入”表現在教師要真正地走進教材、走進學生,走進課堂,從而達到一種心靈的交匯、精神的升華。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學生都在時刻關注。教師可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設定一些情緒。比如,在學習“I'm late.”這個句型時,教師可以晚一兩分鐘,再匆匆走進教室,然后“氣喘吁吁”地說:“Sorry, I'm late.”這種方式比直接出示句型教授效果要好很多,學生易記易懂。當然,大部分的英語教學,教師都應該以一種積極向上、愉快樂觀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學生在這樣一位“活”的教師的陪伴下,必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那么這課堂怎能不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
二、活用知識,拓展視野
教師要能夠“活”用知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應該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但其實,英語教師所具備的知識是有限的。聰明的教師要善于運用他所掌握的所有知識,靈活地服務于他的英語課堂。更重要的是,作為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英語素養、教學技能,才能輕車熟路,熟練地駕馭好英語課堂。作為英語教師,只有尋求充滿生機的教學方法,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英語課才會充滿活力!在課堂上,常常會有一些學生提出一些超過課堂的問題,這時候,老師千萬不能只是一句“與課堂無關”而草草打發,可以加以解釋或引導。對于知道的可以給學生詳加解釋,樹立教師在學生心中博學的形象;不知道的,可以直接坦白,課后查閱后再與學生講。教師不必為“不知”而擔心學生會“嘲笑”自己,因為一個謙虛謹慎的老師同樣是學生尊重的。這些小插曲常常會吸引學生充分的注意力,學生感興趣。另外,教師不能死抱課本知識,可以適當的給學生一些補充營養。比如,在學習“hello”這句問候語的時候,我告訴孩子們:愛迪生是發明hello的第一人;在教授水果單詞“mango”時,我給他們補充了“chocolate”“coffee”等音譯外來詞。這不僅能調動學生興趣,也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還可以讓他們在課后去尋找一些有趣的英語典故、好聽的英語歌曲、豐富的英語故事等并進行交流,資源共享,拓展視野。
三、活用教材,興趣激發
教師要“活”用教材,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激“活”課本。我們面前只有教科書。不能說話也不能動。雖然教材圖文并茂,但如果對教材處理不當的話,有趣的英語課本就只是一個個枯燥的單詞,一段段難以接受的對話。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利用多媒體,游戲、競賽等活動,結合教材,從多角度、多方位讓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例如,在教授身體部分名稱時,要抓住小學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摸著自己的頭或別人的頭、臉、鼻、眼睛、耳朵等說head、face、nose、eye、ear等等,然后教師發指令Touch your head.學生隨即做動作,并在小組間開展競賽,這樣做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整個課堂的氣氛立即活躍起來。教師還可以加快指令的節奏,學生的反應隨之加快,學生在動作中眼、口、耳、手多種感官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腦筋快速運轉,反應靈敏,印象深刻。
另外,可以使用直觀教具、卡片、簡筆畫等使單詞活起來。比如在教apple、banana、pear等單詞時,我讓學生自帶蘋果、香蕉、梨的實物,學生看后,自然迫切地想知道這些東西用英語怎么說,并會積極的記住這些單詞;其次,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較差,單純地死記硬背單詞,會使他們感到枯燥厭煩,在教新單詞時,如果采用實物或圖片等,把抽象的詞語變成具體直觀的東西,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繼而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學,想記那些相應的單詞。使用圖片、簡筆畫、幻燈、投影片、玩具等直觀教具,有利于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四、課堂開放,打破常規
課堂上可打破單一的師生交往局面,可以組建小組學習形式,學生的座位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而隨時隨地的重新組合,變成各種形狀。如“花朵”形、“扇”形、“半圓”形、“圓”形等,以加強學生群體間的交流;還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或離開座位進行非正式群體的自由研討。給學生拓展語言實踐和交流空間,促使學生加強合作、相互探索,大膽交際。大為提高。
通過談論自己的朋友家人等使交際內容活起來;通過“開火車”、當“小老師”及各種競賽,使各種練習活起來。通過“Have a chant”“Sing a song”等讓英語內容豐富起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不再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上,還能用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結合英語去創造,去探索,培養創造思維,增強創新能力。例如,在新授水果名稱時,讓學生去摸摸,聞聞,吃吃,辨別水果名稱;在教動物單詞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動物形象,并配以動物發出的聲音;在學習家居用品的時候,用直觀的圖片呈現家庭的布置,將“desk”“table”歸為一類“chair”“sofa”“bed”歸為一類。這樣從視覺和聽覺多方面刺激學生,讓學生想學要學,想說就說,具備分辨的能力。學生在逼真的情景中進行角色扮演,鍛煉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積極評價,活而不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及時給予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保證整堂課活而不亂的關鍵。
比如在教授水果單元時,用以畫西瓜,草莓,菠蘿,葡萄的方式進行分組記分。課后哪個組獲得的水果數量多,這個組便可以得到“驚喜”。讓評價方式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達到了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的目的。此外還可以采取小競賽,將全班同學的名單做成一個大表格,課后對所在小組的表現進行總結,及時獎勵。以上各種多元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在保證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熱情高漲,而且又能很好地控制好課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創設英語氛圍,運用多元積極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就能找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讓這股“源頭活水”像清泉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充滿生機。
總之,我們在學生學英語起始階段應盡可能多地創造充足的語言鍛煉機會,多采用活動式教學,通過聽聽做做、唱唱玩玩,讓學生在自然狀態下,處于豐富充足的語言任務環境中,自然地形成對語言的認識并盡可能多地學習英語,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在不自覺、無意識的情境中得到英語的逐步提升。為學生創造一個在聽懂與會說之間、在看懂與會讀之間、在會讀與能寫之間的語言自我發展過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