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久雨初晴的夏日,我們驅車去往鄉(xiāng)間,專程探訪那一棵“神樹”。
到村口下得車來,一下子就跌進了陶淵明詩的無限幽謐中,綠草閑花,遠霧彌漫,空氣中氤氳著泥土潮潤的氣息。這么安閑的一個地方,最適合生長這些鐘靈毓秀的風水樹。村莊四周林木蔥蘢,枝柯交疊,入眼盡是綠色,是粗壯的櫟樹、梓樹、樟樹和各種不知名的風水樹,它們伸展出一條條巨臂虬枝,展示一身刻滿歲月風霜的糾結的筋骨,鄉(xiāng)村在樹林的環(huán)抱下,顯得格外寧靜安詳。
而這棵冠蓋如云的老樹,獨立于身后那一大片樹林,盤踞在神殿門前的一大塊空地上,顯出了不凡的風骨。占地有多大?我們還一時估量不出來,不過從它與旁邊的涼亭對比來看,入云的樹端鋪開一叢巨大的枝椏,托起一片如冠如蓋的翠色,端的可以稱得上樹王。想起劉備老家旁邊的那棵參天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劉備幼時便喜歡在那樹下,與伙伴們玩君臣游戲,指此桑樹為其青羅傘。
眼前的這棵老樹,曾經為誰撐起過“青羅傘”?伴誰走上康莊大道?
我正在胡思亂想,這時一位荷鋤老農從樹下走過,我們與他搭訕,他給我們講述了一段傳說,說是清朝時,附近村莊有一武舉赴京趕考,在金鑾殿皇帝面試時,他雙臂舉起的練武石突然失手,幾乎就要轟然砸下了,這時,有如神助一般,雙臂瞬間注滿了力量,讓他順利地通過了層層考試。衣錦榮歸,談起當時驚險的情景,母親說,多虧當時曾向坑口溪的林公大王燒香許愿過,肯定是大王發(fā)揮神力相助啦!于是隆重舉辦酬謝儀式,為神殿打制了兩對石人石馬,將殿門口的這棵老樹披紅掛彩,砌青石筑高臺,神樹之名,也就由此傳開了。
“它的神奇,就神在這里:晴天下雨啊!”老者以神秘的語氣,指著那棵老樹告訴我們。
我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上去,果然,驕陽曝曬之下,晴空中正飄散著絲絲縷縷、似有若無的淡淡的霧氣呢!
對此情景,我也萬分驚奇。這種樹,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入秋時結出的鮮艷小紅果,飛鳥啄食過,我們小時候也都吃過,這樣的“晴天下雨”,竟被我們如此地熟視無睹!回家之后馬上查閱資料,原來,它就是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的南方紅豆杉,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了。紅豆杉木材紋理細密,是根雕、木雕的好材料,許多追逐高利的不法商販參與其間盜伐販賣;而聽說樹皮含有抗癌特效藥物紫杉醇,有人就盲目地將樹皮逐個剝光——這樣,就加速了紅豆杉瀕臨滅絕的程度。
至于為什么紅豆杉會在雨后晴天蒸騰出大量水氣,資料告訴我們:由于紅豆杉的紋理細密,在雨天蓄積大量的水分,當天氣轉晴時,隨著外界空氣濕度減小,它就向空氣中源源不斷釋放水分——植被涵養(yǎng)水源、保護環(huán)境的功能,由此可見一斑。
在山區(qū),幾乎每一個古老的鄉(xiāng)村都有同樣古老的大樹相伴,我們稱之為風水樹。寒來暑往,生命的輪回延續(xù)著單調的歲月,光陰之塵靜靜地飄落在寂靜的曠野上,點點滴滴,在大樹的臂彎積土成壤,而樹就這樣長著,一直在長。有容乃大,它是容納了太多的風云變幻和滄海桑田,才有了這偉岸之軀和不朽之魂。那透著靈性的枝椏撐起一頂龐大的樹冠,汲日月之精華,融陰陽之真氣,自由自在,生機蓬勃,大樹的濃蔭像一道天然屏障,圍出一個世外桃源,庇護著村寨,護佑著鄉(xiāng)民。風水樹,其實凝集著鄉(xiāng)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共同守望。
風水樹發(fā)揮了保持水土、保護水源、抵御颶風的作用,在村莊周圍形成了一個小規(guī)模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其免受山區(qū)常見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襲,而流傳久遠的神奇故事,更增添了這樹的神秘色彩和情趣。在偏僻山區(qū),用一種迷信的方式包裝科學思想的內核,我認為有時會顯得更為有效,比如,在利益驅動之下動輒被盜伐的紅豆杉,一旦它長成風水樹,它就“鐘靈毓秀,聚斂財氣,繁衍人丁,庇蔭后人”,它就在傳說中被賦予種種的神秘與禁忌的色彩,從此也可以蔭庇自己不再受戕害。
這些故事不斷地積淀下來。這些美好的小故事,正是守護風水樹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