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文貴創新。2010年度參評的作品,讀后能給人留下印象并帶來觸動的,或是立意出彩的,如《炮兵的抉擇》《國王第二次尋找繼承人》;或是角度出彩的,如《幫扶》;或是手法出彩的,如《卸載》;或是情趣出彩的,如《送燈》,拓展了微型小說表現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顯示了微型小說創作的前行。
有些作品寫得也不錯,但內容表現似曾相識,個別作者有著跟別人腳印走路的印記,作為習作是難免的,但難成優秀之作。
參賽作品中有些篇幅超過了約定俗成的2000字,其中有篇長達三四千字,不宜列入微型小說評選范圍。
葉辛
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評選已是第九屆了,在舉行第十屆評選頒獎大會時,建議能召開一個全國性的微型小說研討會,請微型小說的大家、高手及評委若干人,往深處好好地議一議這一文學樣式,以促進微型小說的發展和繁榮。
顧建新
年年月月花盛開,年年月月花不同。
今年的全國評獎,既有以往特色的傳承,又有新的開拓。首先,仍是參評作者的廣泛,又有許多新的作者作品入選。這對于推動我國微型小說(小小說)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個事業如果沒有千軍萬馬的加入,就不會有興旺發達的局面。相比之下,一些知名的老作者,作品反而敵不過新作者。長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新人出。
其次,題材既廣泛,又貼近現實生活,這是可喜的新收獲。寫下崗工人,寫小學教師,寫邊塞軍人,寫都市保姆……他們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寫出大眾的真實情感,才能在社會中產生反響,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使文學創作起到最大的鼓舞作用、教化作用。
第三,這次征文,也涌現了一批感人的好作品,如寫小保姆的《美麗的離開》,寫小學教師的《雪山魂》《香湯不過夜》,寫邊塞戰士的《編外女兵》。《后娘》是一篇思想與構思俱佳的作品。《帶傷口的女人》寫法極為巧妙,似乎是“家庭暴力”的老套故事,讀到最后,才知是寫對子女教育的誤區,懸念與釋疑安排極佳。
楊曉敏
今年的評選稍令人遺憾,不少名家及其好作品未能參加,基本上不能代表年度內的微型小說(小小說)的整體實力水平。
如明年繼續評選,望請多宣傳,力爭不讓有遺珠之憾。
凌煥新
2010年年度微型小說也同大樹一樣,應該留下它的“年輪”。這是現實的印記,也是歷史的記憶。主要印象有以下幾種:
一、親和力的增加。寫出了基層民眾(特別是弱勢人群)的身邊事、心中人,發揮微型小說作者身居底層,觀察細致的優勢,把鏡頭對準“小人物”,為他們立言、吶喊。呼喚人性的回歸,倡導情真意切的純凈文學,有濃郁的人情味,表達了作者深深的人情關懷。
二、原創力的顯現。在微型小說創作中,(有一種)過分追求“類型化”的現象。寫“熱點”,趕“時髦”,新聞奇事中找素材,人家寫出一篇好東西,觸類旁通,稍改“角度”,一蹴而就,然而有些求質量、負責任的作者,追求“原創”。別人常寫的我不寫,這次評得一等獎的作品大都是原創性的,顯示了原創的藝術感染力。
三、知慧化的靈動。微型小說寫實的居多,易實多虛少。有些作品充分發揮想象的藝術功力,營造虛實相生的藝術世界。半真半幻,或虛擬,或寓言化,包含著人生的哲理,發人警醒,給人啟示,在精神層面上讓人得到心靈的審美愉悅。
四、作品纖巧的多,身邊瑣事多,審美力度、思想深度尚嫌不足,但不可求全,不可苛求,2010年仍是個豐收年。
五、建議:100篇初評作品,100篇得獎,等額“選舉”,似不妥,還應“差額”評選為好,這樣較留有余地,公平公正。獲獎作品應該出年度獲獎作品集。
陳建功
精妙之制作,時有呈現,可喜可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吳泰昌
這次初評工作看來做得較認真,入圍的100篇作品質量較整齊,多數頗具特色。尤令人高興的是,許多新的或較新的作者大量涌出,這是微型小說(小小說)發展、繁榮的一個重要勢頭。
建議組委會創造點評委和初選人員當面交流、探討的機會,不僅對評選有好處,對共同總結微型小說發展的現狀同樣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