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一個國家永葆蓬勃生機的重要保證。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胡總書記“七一”講話時曾經提到:“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而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在全市上下掀起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熱潮之際,團市委緊扣黨政工作中心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結合實際戮力創新,以“三三團旗紅”行動推進團組織創先爭優,即通過“三聯、三服、三創”舉措,把團的足跡、團的關愛、團的品牌紅遍每位青年,努力提升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水平。
以“三聯”為基礎,把團的足跡紅遍每位青年,不斷提升團組織吸引力。“三聯”即聯系廣大的團員和青年、聯系廣大基層團組織、聯系青年相對集中的單位和場所,把團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真正建立共青團與廣大青年聯系的渠道和載體。依托“青春零距離”團系統大走訪活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掌握基層情況,切實走近青年,了解青年需求,傾聽青年呼聲。在組織建設上,根據青年喜好的交流、聯絡和聚集的新方式,大膽探索和嘗試基層團建及“兩新”組織覆蓋的有效途徑,靈活、科學地設置基層團組織,讓廣大青年有枝可依;在活動開展上,結合黨政中心,綜合青年所需、共青團能為,設計工作載體,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吸引青年自覺參與;在具體工作中,對青年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實際困難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基層團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加強督促和指導,對走訪過程中收集到的合理化建議和意見予以積極的采納和改進,使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增強廣大青年對共青團組織的認同感,提升團組織對青年的吸引力。
以“三服”為抓手,把團的關愛紅遍每位青年,切實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三服”即服心、服智、服力,以服務凝人心、以服務長才智、以服務促活力。以服務凝人心。一方面要對廣大青年關心到位,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和成長,并積極做好向黨組織舉薦、輸送優秀團員青年工作;另一方面要對廣大青年用心到位,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優勢,認真思考、謀劃一切有利于青年成長、成才、進步的路子。以服務長才智。要推動青年在學習中成長,在實踐中成才,多為他們提供學習增智的機會和平臺;對于充分就業創業這個社會難題,要引導青年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創業智慧,廣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充分發掘社會資源,為青年提供資金、技術、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幫助更多的青年創成業、創大業。以服務促活力。進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團組織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加大對青少年群體的服務力度,特別是對外來進城務工青年、農村青年、下崗失業青年、貧困學生、殘疾青少年等社會弱勢群體的關心力度,注重整合社會力量,倡樹文明新風,發揮好團組織的“助推器”和“排頭兵”作用,竭盡全力地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調動廣大青少年的積極性,促進團工作的整體活躍。
以“三創”為目標,把團的品牌紅遍每位青年,扎實提高團組織的戰斗力。“三創”即創新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模式、創新活動品牌,不斷促進共青團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升。積極創新運行機制,變行政推動為社會運作,充分發揮共青團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團的工作納入整個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以主動求重視、以作為求地位,開辟聯合社會各界的有效途徑;積極創新工作模式,進一步突破固有的工作定勢,廣泛建立“團委+外圍組織+青年工作委員會”的團組織聯系青年的紐帶,加強與網絡青年組織、青年自治組織、青年社團等一些團體的聯系,把團的組織和活動送到每一位普通青年身邊去,實現組織和活動的雙重覆蓋;積極創新活動品牌,找準共青團活動創新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不斷培養創新精神,把青年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團工作和團活動的唯一標準,大膽探索、精心策劃、周密安排,做好活動的組織領導、輿論宣傳、活動實踐和總結提煉,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提高,切實增強團組織戰斗力。
形勢催人奮進,機遇與挑戰并存。揚中共青團將從青年的實際和要求出發,承繼傳統,開拓創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推進“三三團旗紅”行動,不斷提升共青團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作者系揚中團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