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鵬堅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走科研之路,中國教育才會走向世界,才有希望;他愿意成為科研之路上的鋪路石,為科研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長著一副俊朗的容貌,寫著一手漂亮的字體,教著一班優秀的學生”——他就是鎮江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丹陽市馬相伯學校優秀語文教師、辦公室主任徐林鵬。
十六年前,徐林鵬踏著自己恩師走過的路,圓了兒時的夢,懷著對教育事業無比崇尚的神圣情感,走上了三尺講臺。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當園丁培育百花,做黃牛無私奉獻”的誓言,并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原則,在那一塊塊黑板前,用所有的深情和愛心澆灌著稚嫩的幼苗,用滿腔的熱血抒寫著自己人生的華章。
從成為教師的第一天起,他便知道:唯有勤奮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新手成為能手,只有謙遜才能讓自己由“孤軍奮戰”到 “博采眾長”,只有二者兼備才會有素質的全面提高。在工作中,他勤懇敬業,認認真真地做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不辜負領導對他的信任。教學上本著“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宗旨,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教他們學習知識,而且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學中注意分析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極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活躍有序的課堂氛圍。
徐林鵬是一位勤于鉆研、善于積累、敢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研究型、科研型教師。他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學校領導得力的科研助手。多年來,他都能以科研為抓手,以課題為引領,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等工作中刻苦鉆研、奮發努力、勇于實踐,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7年被評為鎮江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2007年被評為丹陽市基礎教育先進個人,2010被丹陽市評為“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在教學實驗階段,他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將實驗成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
幾年來,他實踐并真切地領悟著課改的真諦,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著、探索著。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給教育帶來了嶄新的面貌。作為一名一線的骨干教師,他非常重視理論學習,平時認真閱讀教學雜志上有關新課程改革的文章,學習教科研專著,認真聆聽各類講座。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促使他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對新課程理念的感悟不斷加深。他深深知道,只有學習,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學習則落伍,不進步則退步。業余時間,他參加了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本科的學習,并于2003年順利拿到了由江蘇教育學院和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頒發的畢業證書。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他被學校推薦參加了丹陽市第三期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班,他認真汲取各位教學名師寶貴的教學、研究經驗,認真學習,努力實踐,2008年被評為鎮級學科帶頭人。2011年7月被授予“丹陽市教學骨干”榮譽稱號;2011年9月,第27個教師節來臨前夕,他開設了公開課《爭做與太陽對話的教師》,贏得了來校視察工作并隨堂聽課的鎮江市委常委、丹陽市委書記李茂川及其他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
在過去的幾年中,徐林鵬一直堅持主持或參與各項教育課題的研究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他積極參加各類公開課的教學活動,虛心向同行們學習,不斷吸收營養,以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個老師并不一定會搞科研,但一個不會搞科研的老師一定不會是好老師。徐林鵬自1995年8月參加教師工作以來,一直注重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科研活動,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2008年在丹陽市級公開課《甜甜的泥土》、講座《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獲得優秀獎。《我眼中的活力課堂》等數篇論文被《現代教學》《中國農村教育》《中小學電教》《教育科研》等教學雜志刊登發表。5篇論文獲國家級獎,6篇論文獲省級獎,數篇論文獲鎮江市、丹陽市級獎。作為一名骨干教師,他盡心盡責,盡其所能地參加鎮江市、丹陽市及學校舉行的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積極學習理論知識,進行教育科研。
科研實驗需要有耐心和有恒心的教師去鉆研。徐林鵬堅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走科研之路,中國教育才會走向世界,才有希望;他愿意成為科研之路上的鋪路石,為科研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