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長期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學活動已經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期,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學生,完全不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也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而學生學習負擔沉重,厭學情緒嚴重,教師教學負擔也很沉重。再不改革,人們不禁要問:“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得出的結論就是只有堅定不移地走新課程改革這條路,教育才能迎來新的春天。
去年,我省開始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上實現三大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違背。在過去的課堂上,教師幾乎占據了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幾乎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填鴨式教學的結果是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乏味。新課改教學理念提倡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變講堂為學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改變課堂結構,合理安排課堂45分鐘的教學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筆者和同事們在教研活動中提出了打造高效課堂這一課題,希望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以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
李嵐清副總理也曾明確指出素質教育應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所以首先應從教育觀念入手,進行徹底的“洗腦”。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筆者發現要打造先進高效的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為此,我們通過國家遠程教育的培訓,市教育局組織的培訓以及各種渠道的學習、研討,從思想上高度認識并接受了新的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更新傳統、陳舊的教育理念。
二、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變單一、枯燥的傳統教學方法為有趣、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我們應多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深刻體會科學家當時所處情境及確立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學習他們的思維和意志品質,領悟在科學的道路上興趣、探究方法和信念的重要性,明白通往科學的殿堂是沒有坦途的,使知識和情感目標同時實現。
2.小組合作探究法
因為學生具有豐富的思想和創造力,如果把每個個體的才華總和到一起,其發揮出來的力量將令人驚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探究,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
3.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法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讓人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環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現和發展。所以在新課程下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需要教師提供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勇于接受學生的意見,積極參與問題探討,平心靜氣地看待學生,甚至對學生“離譜”的思想和問題也要包涵,真正成為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啟迪者。
4.實踐法
實踐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和實習等活動,培養實際運用知識、技能、技巧的能力,并大膽地走出課堂,感知自然、社會。
教師除了采用以上幾種方法進行教學外,還應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因為它豐富了教學的多樣性,將網絡資源運用于課堂,豐富而生動,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高效課堂要求更新教學模式
結合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我校通過一年多的探索、學習和實踐,總結出了適合我校教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第一,自主學習,閱讀感悟,找出不會的問題,約5分鐘。
第二,小組合作對學、群學,嘗試解決不會的問題,約10分鐘。
第三,組長帶領小組展示、體驗學習成果,約10分鐘。
第四,教師圍繞“問題”大展示,即反饋問題,約5分鐘。
第五,學生整理學案,分層訓練,拓展延伸,即自我反饋,約15分鐘。
經過一年多的試驗,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被更多的教師認可并運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主動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改善,師生關系也更融洽了。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