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職物理教學中,鑒于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且沒有任何升學的負擔等原因,一些教師往往只重視物理基本概念及定理公式的灌輸,有的甚至簡單機械地照本宣科,完全喪失了教師應盡的責任和應有的教育熱情及思考的主動性,使中職物理課堂教學陷入了“一潭死水”的惡性循環之中。
實踐表明,中職學生基礎差、社會認知少、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學習習慣不好,對“高深”的物理原理、“陌生”的實驗結論、“繁難”的物理公式不能理解和掌握。我在教學中常常碰到這樣的現象:讓學生進行有關物理的選擇、基本計算練習,學生的答案大都沒有錯誤。可是,你讓他們說說其他選項的錯誤理由和依據,講講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分析、解題關鍵分析或是給不會做的同學講“為什么這么做”,結果許多學生都是語無倫次或干脆說 “我是照課本上的例題套的”。我進一步啟發他們:“心中怎么想的,就怎么說。說出你用到的理論依據,說出每道題的核心所在,即我常說的題眼。”可他們還是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
學生為何只會做題而不會說題呢?我聽了不少教師的課,也在自己的課堂上做了觀察分析,終于找到了主要原因:一是教者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忽視了對解題過程的分析,更忽視了對“說”的訓練;二是學生對問題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解題時只靠機械模仿例題。那么,如何克服這種只會做不會說的現象呢?通過多年來的不斷嘗試,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說卷式”訓練(主要由說題、復述、評析、編題和小結五個部分組成),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說題
說題意,要求學生在解答物理計算題前簡潔準確地說出題意,題中的已知條件、要求和求什么;說圖意,要求學生根據圖形要求及圖像中所表示的橫軸、縱軸說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用準確精練的語言說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公式、實際意義;說過程,要求學生能簡潔、清晰地說出解題的計算過程或思考分析過程。這樣,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讀題審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迸發出學生探究知識的智慧和火花。
二、復述
讓學生系統復述習題的有關概念、計算法則與解題思路。如教學胡克定律的計算時,我注意指導學生說出F、k、x各量的含義以及各量之間的比例關系,F與形變量x成正比,與勁度系數k也成正比,彈簧的彈力可以借助公式F=kx來計算,但不能借用數學關系反過來說k跟F成正比,跟x成反比。顯然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之所以出現這種錯誤關鍵在于沒有真正或牢牢抓住“勁度系數k只是反映彈簧的固有特性,它只由彈簧的材料、長度、粗細等決定。對于某一確定的彈簧而言,它的勁度系數k就是確定的”。式中x表示的是形變量(形變后的長度L-L0 ),由于彈簧受力后可伸長可縮短,所以x就會出現負值,引導學生知道負值僅代表方向而已。明確了各量關系后,就可以把握其基本方法,說出計算關鍵,正確地寫出公式。然后根據分析,說出將公式進行變形后給出的所求量的計算式,并繼續說出計算過程及得到的結果,尤其是整個過程中要注意單位的統一。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訓練,還鞏固了基本概念和公式;既規范了學生解題的步驟,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評析
練習后,指定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解題過程,并讓他向全班匯報他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和結論。同時,引導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評析,評析解題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確與簡便,評析格式是否規范、單位是否統一等。通過評析,使師生教學相長。這樣,反饋及時,很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編題
每講一種新類型的物理計算題,我總會有意識地讓學生口頭編出同一類的題目,并將題目說給全班同學聽,看誰編得對,說得好。不難看出,學生在編題的過程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五、小結
每上完一節習題課或是做完作業后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課的“小結”和計算方法的小結,讓學生總結出計算的方法,掌握計算過程中的注意點,使學生能將零散、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較深刻地理解和比較牢固地掌握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方法、思路和規律。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強化“說卷式”的訓練,讓“文”“理”相融,將形象思維滲入抽象思維之中,有效克服了中職生無事可做、無所事事的無聊心理,進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他們聽、說、談、評、結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物理學習的質量。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