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教育能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開拓精神、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它關系到我們國家的興衰存亡問題,只有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才能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數學能力,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制定教學目標,實行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特征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現狀,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是新課程對教師實施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學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七年級的數學教學應以抓好數學基礎知識為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防止學生掉隊;從八年級開始,在培養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以培養“數學尖子”和輔導“后進生”相結合,大面積提高“中等生”的數學能力,防止學生分化;到了九年級特別是后階段時,要注意知識深層次的回顧和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及“已有知識”和“適度的超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實現義務教育所規定的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圓滿完成初中數學教學任務.
二、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參與
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新教材的重要意圖.我認為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把握學生的好奇、好勝、好動的心理特點,形象地列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到枯燥無味.例如,在給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之前,列舉一些實際問題,并告訴學生用小學的算術計算比較麻煩,用列方程的方法就比較簡單.這樣學生就會對學好列方程解應用題產生一種輕松的心理和渴求的欲望,特別給以前解應用題感到困難的學生增強了信心.例如,在講“空間垂直與平行”時,首先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這樣給學生一些直觀的感覺,為學生正確理解空間里的垂直與平行的定義鋪平了路子.當然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如利用實物、直觀教具增加學生的直觀性、形象性等.總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關鍵.
2.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實踐證明,教師灌、學生聽的教學效果,往往不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效果好.因此,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腦自覺地學習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成新的知識,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練習時,開展小組間的競賽、合作交流、互相糾錯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課本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的最好老師,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材,學生的可讀性豐富.指導學生讀教材,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我的做法是:
1.培養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的本領
七年級新生剛入學時,一般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習上依賴教師的心理比較明顯,一般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較差.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眼看、腦想、手動.同時要讓學生養成一邊看書、一邊在重要詞、句下畫符號的習慣.對于數學概念還要逐句、逐字地找出關鍵詞語并認真理解.例如,對于方程概念,必須注意是含有“未知數”、“等式”這兩個詞,二者缺一不可,然后舉出例子加以判斷和區分.對于公式、法則以及幾何的公理、定理,要弄清楚適用范圍,成立條件,結構特征及其推理的基本方法,并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2.做好學法指導,掌握自學方法
學生閱讀好教材內容,是自學數學知識和學好數學的前提,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設法引導學生讀好該節課內容,通過采取“導學提綱”的方式,即針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給學生以指導的路徑.比如講“有理數乘方”時,我的設計導讀提綱為:
(1)舉例說明什么叫做乘方?什么叫做冪?二者有何聯系與區別.
(2)識別an中底數、指數和冪.
(3)怎樣進行有理數乘方運算,乘方運算與乘方運算有何區別與聯系?
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促使學生自學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這種方法在學生入門階段非常適用,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嘗到讀書的樂趣,使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