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小微企業
/柴 金
受宏觀經濟等多重因素影響,2012年對浙江的小微企業來說,是個大考之年。如何幫助小微企業安然走出寒冬,迎來發展的春天?從去年年底始,省人大財經委分赴多地展開專題調研。
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歐洲深陷債務危機……2012年的世界經濟依然一片黯淡。
經濟外向度極高的浙江所受的沖擊更為明顯,去年10月,溫州的“跑路”老板曾一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浙江的小微企業正面臨共同的困境。而數據顯示,小微企業又恰恰是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截至2012年1月,我省小微企業有56.9萬家,占企業總數97.0%,吸納就業1178.5萬人,占所有企業的55.5%。
2012年,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是個大考之年。如何幫助小微企業安然走出寒冬,從2011年12月開始,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就全省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調研。

受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今年對小微企業來說是大考之年。
專題調研發現,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和自身結構性、素質性等因素的制約,我省相當部分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多種壓力,發展形勢依然嚴峻。
據介紹,壓力來自多個方面,一是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原材料購進與產品出廠價格“高進低出”明顯。二是用工形勢嚴峻。用工成本剛性增長,全省多數中小企業工資漲幅普遍在10%至30%之間。盡管工資不斷上漲,許多小微企業仍然面臨“招工難”問題。溫州市市經貿委對855家企業的調查顯示,2011年,有74.5%的企業表示用工短缺,同比提高了14個百分點。三是電力供應緊張。四是用地制約。用地成本高企,用地指標有限。瑞安等地公開招拍掛工業用地價格已達到200多萬元/畝。緊缺的工業用地嚴重制約了小微企業的技改投入和產能擴大。五是市場疲軟。具體體現在訂單和開工率下滑。
此外,融資難、融資貴也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溫州855家企業調查顯示,2011年底,78%的企業反映當前資金面偏緊和很緊,比上半年提高30個百分點;超過66.2%的企業融資缺口在10%至20%,15%的企業缺口超過30%。在巨大的資金缺口下,小微企業不得不求助于民間借貸,結果民間借貸利率日益上漲,企業的融資成本逐漸增高。
2011年10月以來,中央和浙江省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化解小微企業困境,提振企業信心,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調研組同時認為我省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研究解決。
省人大財經委相關負責人認為,要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財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預算安排,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
根據小微企業分布廣泛、個體差異大的特點,對我省不同地區、行業、類型和規模的小微企業區別對待,實施分類指導,大力推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

毛光烈副省長作關于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情況的報告。
一是優化產業分布結構。引導小微企業進入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小微企業在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技術咨詢、軟件和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以及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的發展;鼓勵小微企業進入服務外包、游戲動漫、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等新興領域,拓展發展空間。二是加快傳統制造業的改造提升。針對我省小微企業多為配套企業的實際,把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落實到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的轉型發展上,著重支持龍頭企業向制定行業標準、創建品牌、掌握議價權發展,以此帶動面上眾多配套的小微企業轉型升級。三是加快推動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支持高成長性小微企業做強做大,成為主業突出、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具有規模效益、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引導小微企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成為大企業或龍頭企業協作配套產業鏈中的骨干企業。鼓勵小微企業適應個性化、多樣化市場需求,成為一定區域和細分市場的領先企業。四是加快推進產業集群發展。針對我省塊狀經濟占50%以上的狀況,制定小微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加快產業集群示范區建設,培育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節地節材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五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環保、土地、產業政策等手段,加快淘汰小微企業的落后產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節約資源和能源。
議事語錄
抓住金融改革契機 助推小微企業發展
3月30日上午,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分組審議省政府關于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情況的報告。針對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常委會組成人員紛紛建言獻策。
既要扶持又要促其轉型
吳國華副主任:一是政府要給小微企業創造一個公平有效的競爭環境,依據市場經濟規律實現優勝劣汰。二是目前小微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的稅賦過重。因此一方面要通過減稅減費普惠給小微企業;另一方面要扶優,扶持少量的精尖專企業。三是要解決小微企業貸款貴的問題,包括大中銀行,調撥更大的額度專門貸給小微企業,建立政策性的、面向小微企業的貸款銀行;建立小微金融機構,尤其是小微民營金融機構,實現供給和需求基本平衡。四是強化政府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助推小微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質量。五是小微企業也要貫徹包括節能減污標準在內的國家產業政策。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引起了與會代表委員的強烈關注。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形象地比喻說,要把地下暗流涌動的民間資金引上來,“灌溉”深受“資金饑渴”困擾的“實體經濟”。加強金融創新,拓展多層次融資渠道,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調研組認為,當前一是加快推進“兩個中心建設”。抓好我省“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民間財富管理中心”兩個行動計劃的推進實施工作,把我省打造成為“中小企業投融資先行區”和“民間資本投資高地”,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和民間資金投資難的“兩難”問題。二是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完善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資金補償、獎勵機制,進一步擴大擔保業務。支持省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充分發揮其分散風險的作用,逐步擴大再擔保的規模和范圍。加強擔保機構監管工作,促進擔保業規范健康有序發展。三是大力建設中小金融機構。加快推進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的增量擴面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鼓勵地方商業銀行設立掛牌專營的小微企業信貸機構,做強一批服務于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同時,大力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地方金融改革,切實加強民間金融監管,促進民間借貸規范化。四是促進金融服務不斷改善。引導商業銀行積極創新適合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繼續著力推進小企業專營機制建設,強化其服務理念,把中央和省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五是推動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充分發揮省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加快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激勵小微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支持小微企業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和可轉債等,用足、用活、用好各種融資方式和信貸產品。六是加快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整合相關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的企業及其往來信用記錄,建立健全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依法披露企業及個人信用記錄,解決金融機構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