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杰 楊志敏 周海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嚴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鞏膜扣帶術是目前治療非復雜性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主要方法,手術成功的關鍵是裂孔封閉,使視網膜復位。目前研究顯示,視網膜脫離手術后的解剖復位率可達90%以上[1,2],但術后視功能恢復仍不理想,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其視功能,仍然是目前臨床治療的難題之一。因此我們采用具有補肝腎,健脾利水,清肝明目功效的杞菊地黃丸,應用前瞻、隨機和對照的方法對杞菊地黃丸干預視網膜脫離術后視網膜功能和形態的影響進行臨床觀察。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確診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患者曾行單純鞏膜扣帶術一次成功的病例共60例60眼,其中男34眼,女26眼;年齡15~69歲,平均37.5歲;近視21眼,高度近視22眼,正視17眼;伴有白內障者12眼,對側眼有視網膜脫離手術史者3例。視網膜脫離范圍1~4個象限,均波及黃斑區,視網膜裂孔數1~4個不等,病程2天至3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t=0.166,P=0.681)、病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415,P=0.253)。
1.2分組
根據隨機數字表選出60個數字作為隨機數,單數為用藥組,雙數為對照組,每組均為30例30眼;用藥在術后第1天開始,連續服用杞菊地黃丸(河南宛西制藥廠,由枸杞子、白菊花、熟地黃、淮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組成)2個月,3次/日,每次10粒;同時服用銀杏葉片40 mg,3次/日。對照組只在術后服用銀杏葉片40 mg,3次/日。
1.3手術方法
所有RRD患者均采用鞏膜扣帶術,間接眼底鏡下冷凝封閉視網膜裂孔,冷凝強度至視網膜、脈絡膜變灰白為止。所有患者于術前、術后1周內每天檢查視網膜下液吸收情況,并分別在術后1、2、4、8周進行常規視力、裂隙燈眼前段及眼底檢查。用視網膜電圖檢查(ERG)記錄b波振幅,光相干斷層掃描檢查(OCT)測定黃斑厚度。
1.4觀察及評價指標
1.4.1視力(最佳矯正)檢查 顯效:視力提高3行及其以上(按對數視力表計,視力在0.1以下者,每增進0.02算l行);有效:視力提高2行;無效:視力提高l行或無提高或下降。
1.4.2視覺電生理檢查 眼電生理檢查儀器應用重慶康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ASP2000A全自動視覺電生理檢查儀,按照視覺生理國際標準化進行記錄視網膜電圖(electroretinogram,ERG)b波振幅,以b波振幅的改變作為主要評價指標。
1.4.3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OCT) OCT應用德國Zeiss-Humphrey生產的OCT-2000型成像儀行視網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coherence tomography,OCT),掃描方式:十字掃描法(cross-hair),掃描寬度:按機內設定寬度即5.6mm,定期追蹤觀察的病例采用重復掃描法,即和前次掃描條件(部位、掃描長度、角度)完全相同。檢查者可通過監視屏觀察患者的注視情況。2.5秒內掃描視網膜所形成的圖象可顯示于顯示器上,選擇典型圖象存儲于計算機,結果用彩色噴墨打印機打印。
1.5統計方法
所有實驗結果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處理,統計方法為χ2和t檢驗。
2.1術后治療組和對照組最佳矯正視力(見表1)
2.2術后治療組和對照組OCT改變(見表2)
治療組術后第4周,黃斑部視網膜的厚度與術后第1周比較明顯變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至術后第8周,黃斑部視網膜的厚度接近正常。而對照組至術后第8周黃斑部視網膜的厚度才出現明顯恢復,與術后第1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杞菊地黃丸對視網膜脫離術后最佳矯正視力的影響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不同時間黃斑部視網膜厚度改變
對照組與治療組:*P>0.05,**P<0.05
2.3術后治療組和對照組ERG b波的振幅改變(見表3)
與術后第1周比較,治療組術后第2周ERG b波振幅明顯升高(P<0.05),且隨著時間延長繼續升高,而對照組至術后第8周才出現明顯升高(P<0.05)。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不同時間ERG b波振幅的改變
對照組與治療組:**P<0.05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治療目前以手術為主,手術的目的是封閉裂孔,使視網膜復位。視網膜脫離的修復包括形態學修復和功能修復。但在臨床上,視網膜脫離復位成功的患者,OCT的研究[3,4]表明黃斑部出現一些異常的形態改變,包括視網膜水腫、滲出、漿液性神經上皮脫離及玻璃體混濁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功能。因此,尋求能改善RD術后患者眼底混濁、水腫減輕或消退、提高視功能的治療方法和手段,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中醫對于視網膜脫離的認識,因其癥狀歸屬于祖國醫學“暴盲”及“視衣脫離”范疇[5]。RD術后視功能恢復不佳的病因病機較復雜,但基本病機都存在以下幾方面:1.手術損傷眼部脈絡,致氣血不暢;2.久病及手術勞傷,致肝腎不足,陰血虧虛,精血不能循經上承于目,目失所養,神光不能發越;3.“外傷引動肝熱[6]”,手術損傷易引起肝經熱邪循經上犯,影響神光發越。因此,針對以上病因病機,治法當以補益肝腎,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涼血化瘀,清肝明目為主。
杞菊地黃丸為傳統經典成藥,主要由枸杞子、白菊花、熟地黃、淮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藥物組成,枸杞子、熟地黃、淮山藥、山茱萸相配伍具有滋補肝腎、填精補髓之效,丹皮配伍白菊花,具有清肝涼血化瘀之功,而茯苓、澤瀉配伍又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功能,諸藥配伍具有滋補肝腎,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涼血化瘀,清肝明目的功效。文獻報道,滋補肝腎、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利水滲濕類中藥具有提高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后視功能的作用[7,8]。因此我們選擇該藥以減輕視網膜水腫、促進混濁水腫消退,提高RD復位術后視功能,臨床觀察結果也顯示,治療組在臨床用藥4周及8周,術眼黃斑視網膜厚度及功能改善、視功能恢復作用優于對照組,提示中成藥杞菊地黃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RD術后視網膜水腫、促進混濁水腫滲出消退,從而改善RD術后黃斑區的形態,促進視功能的恢復,并抑制脈絡膜的術后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臨床上RD術后應用杞菊地黃丸可有效地改善視網膜功能,促進玻璃體混濁、視網膜水腫等的吸收,進一步改善視功能,但其具體機理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 Eter N,Boker T,Spitznas M.Long-term results of pneumatic retinopexy[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0,238(8):677-681.
[2] 趙朝霞,李玉軍,郭希讓,等.達那康對視網膜脫離術后視功能恢復的干預效果[J].眼科研究,2004,22(4):418-420.
[3] 高曉虹,袁志剛,謝娟,等.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眼黃斑區光相干斷層掃描特征與視力預后的關系[J].中華眼底病雜志,2005,21(2):83-85.
[4] 畢宏生,張建華,溫瑩.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術后OCT的對比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7,25(4):389-392.
[5] 曾慶華.中醫眼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03.
[6] 馬珊,黃秀蓉,李志剛.王明芳教授對眼外傷的證治規律淺識[J].中醫藥學刊,2004,22(11):1991-1992.
[7] 彭清華,范艷華,段國平,等.益氣養陰活血利水法治療視網膜脫離術后的臨床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9(1):47-49.
[8] 汪輝,汪娟,張玲.補精益視片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后視功能的影響[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4(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