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自治區平羅縣人民醫院(平羅753400) 馬淑平 陸秀霞
嬰兒肝炎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肝功能損傷,肝臟病理體征及黃疸等,其中感染相關的最常見[1]。該類型的肝炎綜合征伴有血清膽紅素水平的升高[2]。膽紅素水平較高是造成黃疸的主要原因,其與肝功能及肝脾腫大均是臨床診斷肝炎綜合征的重要依據,但不同濃度膽紅素與肝脾腫大和肝功能的關系目前并不明確,因此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6例感染相關嬰兒肝炎綜合征,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齡范圍為2~12月,平均年齡為(6.7±5.2)周,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腫大;嗜肝病毒感染35例,非嗜肝病毒感染26例,細菌感染11例,弓形蟲感染4例;并選擇同期的76例健康體檢兒作對照,其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齡范圍為2~12月,平均年齡為(7.3±5.6)周。
2 方 法 回顧分析:①分析患兒與正常體檢兒的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水平(IBIL)、谷丙轉氨酶(ALT)、門冬氨酸轉移酶(AST)、谷 氨 酰 轉 移 酶 (GGT)、AST/ALT 及GGT/ALT水平和異常率;②不同濃度的膽紅素的肝脾腫大和肝功能情況;③分析膽紅素與AST/ALT、GGT/ALT的相關性。
3 評價標準 ①肝腫大:輕度-肝右肋下3cm以內,中度-超出肝右肋下3cm至臍水平,重度-肝大超過臍水平;②脾腫大:輕度-深吸氣時牌下緣在肋緣下2cm以內,中度-下緣超出肋緣下2cm不超過臍水平線和腹正中線,重度-下緣超出臍水平或者腹正中線以下。③TBIL、DBIL、IBIL正常(參考值)分別為(5.1~17.1)、(0~6)、(1.7~13.7)μmol/L;低水平異常分別為:(17.1~80)、(6~20)、(13.7~60)μmol/L;高水平異常分別為:(80~)、(20~)、IBIL(60~)μmol/L。
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進行數據處理,除各指標異常率和肝脾腫大外(χ2檢驗),其余均以“平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分別采用成組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兩組和多組比較,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兩組的各指標水平和異常率:感染相關嬰兒肝炎綜合征患者的膽紅素、ALT、AST、GGT水平和異常率均高于正常體檢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的各指標水平和異常率

表2 不同濃度膽紅素的肝脾腫大情況

表3 不同濃度膽紅素的肝功能情況
2 膽紅素情況:TBIL、DBIL、IBIL的正常人數分別為4、5、10例;低水平異常分別為23、27、27例,高水平異常44例;高水平異常分別為49、44、39例。
3 不同濃度膽紅素的肝脾腫大情況:76例患者中有輕度肝腫大12例,中度21例,重度43例;輕度脾腫大10例,中度19例,重度47例;除IBIL和DBIL外,膽紅素高水平異常的中重度肝脾腫大人數多于其余兩水平,見表2。
4 不同濃度膽紅素的肝功能情況:除TBIL的AST/ALT和IBIL的GGT外,其余指標的高水平異常均高于其余兩組,均具有統計學差異,且TBIL、DBIL、IBIL與AST/ALT及GGT/ALT均為正相關,詳見表3;TBIL、DBIL、IBIL的rAST/ALT為0.57、0.43、0.68;rGGT/ALT為0.63、0.39、0.72,詳見圖1,2。

圖1 血清TBIL水平與AST/ALT的相關性

圖2 血清TBIL水平與GGT/ALT的相關性
肝脾腫大是包括嬰兒肝炎綜合征在內的多種肝部疾病代償期的表現,但膽紅素水平與肝脾腫大的關系目前還不清楚,因此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3,4]。本研究發現:疾病組的膽紅素、ALT、AST、GGT水平和異常率均高于正常體檢組(P <0.01),表明疾病組的肝功能水平低于正常組,提示出現了嚴重的肝損傷。此外,疾病組的膽紅素均高于健康體檢組,這與李在玲的研究相符合[5],推測是由病原體感染導致肝功能持續性的損傷造成的,繼而引起膽汁分泌以及排泄功能異常[6]。為了更好研究膽紅素與該病的關系,本研究對指標進行分級,更系統的研究其與肝脾腫大和肝功能的關系。本研究發現膽紅素的不同等級與肝脾腫大有關,如除IBIL和DBIL外,膽紅素高水平異常的中重度肝脾腫大人數多于其余兩水平,提示膽紅素指標與該病肝脾腫大有關,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綜合征導致肝臟的代償能力低下[7],引起膽紅素水平的異常,而高水平異??赡芴崾緡乐氐母纹⒛[大。膽紅素水平與肝功能的關系也表明膽紅素水平與肝功能有關,表現在高水平異常的肝功能較差。膽紅素三個指標均與 AST/ALT、GGT/ALT 呈正相關,而AST/ALT、GGT/ALT比單純的 AST、ALT 具有更準確的評價效果[8],故提示三者與肝功能呈負相關。
[1] Sun Y,Zheng S,Qian Q.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iliary atresia and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J].Pediatr Surg Int,2011,27(7):675-9.
[2] 孫雪榮,紀 靜,宋寶剛,等.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病毒病因學分析[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8,44(2):117-119.
[3] 高澤林,賀加彪,牛紅心,等.肝硬化失代償期并發原發性腹膜炎36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7,36(7):865-866.
[4] 王永良,王青庭.肝門部膽管癌38例診治體會[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10):1419-1420.
[5] 李在玲.與感染相關的嬰兒肝炎綜合征[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7):474-476.
[6] 楊 英,周元媛.超聲及肝功能指標對嬰兒肝炎綜合征的意義[J].醫藥論壇雜志,2007,28(23):35-366.
[7] 儲 波,蔣麗蓉,周 莎,等.肝功能檢查在嬰兒肝炎綜合征和先天性膽道閉鎖的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11(12):953-956.
[8] 楊建功,錢健幫,何小峰,等.血清谷氨酰轉移酶水平與谷氨酰轉移酶/ALT和AST/ALT比值聯合分析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2010,5(4):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