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王翠蘭 (高青縣人民醫院內一科,山東 高青 256300)
缺血性腦卒中大約占所有腦卒中的80%,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發生在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容易形成栓子,一旦阻塞腦血管就會形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1〕。對于發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老年人,早期及時治療,能夠降低患者的致殘程度,利于患者的預后〔2〕。本研究主要探討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預后。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老年患者652例,男345例,女307例,年齡60~82〔平均(67.4±4.8)〕歲;根據是否伴有高血壓分為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其中高血壓組378例,男206例,女172例,年齡60~82〔平均(67.5±4.3)〕歲;非高血壓組患者274例,男139例,女135例,年齡60~82〔平均(67.6±4.5)〕歲。根據是否伴有冠心病分為冠心病組和非冠心病組,其中冠心病組患者243例,男122例,女121例,年齡60~82〔平均(67.7±5.1)〕歲;非冠心病組患者409例,男223例,女186例,年齡60~82〔平均(67.2±4.9)〕歲。根據是否伴有糖尿病分為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其中糖尿病組患者257例,男135例,女122例,年齡60~82〔平均(67.1±5.4)〕歲;非糖尿病組患者395例,男210例,女185例,年齡60~82〔平均(67.5±5.2)〕歲。根據是否血脂高分為高血脂組和血脂正常組,其中高血脂組患者453例,男246例,女207例,年齡60~82〔平均(67.4±5.2)〕歲;血脂正常組患者199例,男99例,女100例,年齡60~82〔平均(67.3±5.6)〕歲。
1.2 預后 在老年人發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出院后隨訪3個月,統計各組患者的病死率,并進行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指數(BI)評分。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x±s表示,組間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
2.1 伴高血壓者的預后 高血壓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3個月后病死率高于非高血壓組患者(P<0.05);BI評分低于非高血壓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患者預后情況(x±s)
2.2 伴冠心病者的預后 冠心病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3個月后病死率高于非冠心病組患者(P<0.05),BI評分低于非冠心病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冠心病組和非冠心病組患者預后情況(x±s)
2.3 伴糖尿病者的預后 糖尿病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3個月后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組患者(P<0.05);BI評分低于非糖尿病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患者預后情況(x±s)
2.4 伴高血脂者預后情況 高血脂組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3個月后病死率高于血脂正常組、BI評分低于血脂正常組患者(P<0.05)。見表4。

表4 高血脂組和非高血脂組患者預后情況
. 急性缺血腦卒中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一般多發生在老年人,在夜間睡眠中發病,常在次晨起床時發現肢體無力或偏癱,多無意識障礙,血壓可正?;蚱撸捎袆用}硬化史〔3〕。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為:①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血栓形成;②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③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炎、血管損傷以及外傷等〔4〕。
本研究說明缺血性腦腦卒中患者的預后與血壓、血糖、血脂、血膽固醇、血管粥樣硬化等密切相關,對于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預防及減低病死率提供了方向〔5〕。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腦卒中患者由于缺乏康復知識而錯過最佳康復時機,形成固定的畸形和異常動作模式,導致生活不能自理。腦血管病常見的后遺癥是關節痙攣和攣縮造成足內翻和足下垂,影響患者日后的步行,經系統的早日康復治療,可大大地降低足下垂、足內翻等并發癥和繼發損傷。目前對于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采用三級預防。一級預防:如果某個體只存在上述危險因素一種或幾種而沒有腦血管病的先兆或表現,列為一級預防對象,即積極治療存在的危險因素,同時定期監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二級預防:個體已存在危險因素且已出現腦卒中先兆,如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給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嚴重腦血管病發生。三級預防:對已患腦卒中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療,降低致殘程度,清除或治療危險因素〔6,7〕。
1 張慧萍,秦 琳.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高血糖中預后價值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7):147-8.
2 Pan SJL,Lien IN,Chen TH.Is higher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level associated with better 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noncardioembolic ischemic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0;91(6):913-8.
3 Oizumi T,Daimon M,Jimbu Y,et al.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in a Japanese sample the Funagata study〔J〕.Metabolism,2008;57(3):333-8.
4 Martini SR,Kent TA.Hyperglyce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 vascular perspective〔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27(3):435-51.
5 古 豫.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壓水平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3):74-5.
6 Almdal T,Scharling H,Jensen JS,et al.The independent effec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stroke,and death: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13,000 men and women with 20 years of follow-up〔J〕.Arch Intern Med,2004;164(13):1422-6.
7 賀 蕾,譚建偉,咸志強.糖化血紅蛋白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9):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