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才 (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海南 三亞 460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最終可導致呼吸衰竭。COPD是目前引起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COPD發病率為8.2%〔1〕。COPD長期發展不但會對患者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也會引起肺心病、肺動脈高壓、缺血性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這些變化與COPD引起的肺功能和右心功能損害密不可分。本文擬探討不同嚴重程度的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損害對右心結構和肺動脈壓力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并診斷為COPD的患者135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96例,女39例,年齡55~82〔平均(71.5±8.4)〕歲,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7年修訂的COPD診斷標準〔2〕,根據疾病分級分為Ⅰ級25例,Ⅱ級40例,Ⅲ級42例,Ⅳ級28例。并排除冠心病、甲狀腺疾病、其他肺部疾病、惡性腫瘤患者。對照組30例,為我院門診體檢健康人,男22例,女8例,年齡55~80〔平均(71.3±7.5)〕歲。
1.2 方法 測定各組受檢者血氧分壓(PaO2)、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1 s用力呼氣容積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肺總量(TLC)、殘氣量(RV);并應用超聲心動圖測定肺動脈收縮壓、右室流出道、右室內徑、肺動脈內徑、右房內徑。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儀(德國JEAGER公司生產)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2.1 不同嚴重程度COPD患者肺功能比較 研究組PaO2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aCO2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且隨著研究組COPD患者病情加重,PaO2明顯降低,PaCO2明顯升高,FEV1%、FVC、FEV1/FVC、明顯降低,RV/TLC 明顯升高,且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2.2 不同嚴重程度COPD患者超聲檢查結果 隨著COPD患者病情加重,肺動脈收縮壓升高,右室流出道、右室內徑、肺動脈內徑、右房內徑增大,但Ⅳ級患者上述改變反而減輕(P<0.05)。見表2。

表1 不同嚴重程度COPD患者肺功能比較(x±s)

表2 不同嚴重程度COPD患者超聲檢查結果(x±s)
COPD是老年呼吸系統的常見病之一,其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展,隨COPD病程的進展可出現以肺部異常為主的多器官功能變化,給患者生活帶來巨大影響。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肺功能惡化,使得呼吸肌負荷增加,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而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下降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肌疲勞,進一步加重肺功能的損害,形成惡性循環〔3〕。本研究結果發現隨著COPD病情加重,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發生變化,但并非所有的COPD患者均存在血氣分析異常,而是當COPD病情到達一定程度時,PaO2明顯降低,PaCO2明顯升高,Ⅲ級和Ⅳ級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學組曾指出,肺功能是判斷氣流受限和診斷COPD的客觀指標〔4〕。故筆者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進行了對比,結果COPD患者隨病情加重FEV1%、FVC、FEV1/FVC、明顯降低,RV/TLC明顯升高。與血氣分析結果一樣,COPD患者的肺功能在疾病到達一定程度后出現較大改變。FEV1/FVC是診斷COPD的一項敏感指標,它可以反映輕度氣流受限,且結果穩定,重復性好。由于COPD患者肺組織發生損傷,這種損傷是以小氣道炎癥和肺實質損傷為特征的病變〔5〕,而FEV1/FVC的變化剛好可以解釋患者病變特征。TLC增加是由于肺組織彈性減退和呼氣氣流受限加重導致的,特別是在Ⅳ級患者,存在肺過度充氣的情況,因此TLC明顯增加,而RV的增加反映出患者殘氣量增加,肺過度充氣。
隨著疾病進展,COPD患者可出現以右心室改變為基礎的病變。有研究顯示,COPD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非COPD患者增加2~3倍〔6〕。本研究表明,Ⅲ級和Ⅳ級COPD患者出現肺動脈干、右室流出道、右室內徑、右房內徑增寬,這與患者肺部通氣功能下降、氣道阻塞、肺容積增加、肺動脈高壓有密切關系。筆者認為,這種變化并非是患者心室改變得到緩解,恰恰相反,隨著COPD病情的嚴重,患者可能出現右心室舒張功能減退,而使上述指標發生改變。另一方面,長期的肺功能改變可能造成右心結構發生適應性改變,患者右心收縮功能降低,回心血量減少,容量負荷降低。
1 劉玉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測定28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35:62-3.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 黃俊偉,陳正賢,方年新.COPD彌散功能與運動耐量的相關性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143-3.
4 熊曙光,王 慧,吳 亮,等.COPD及支氣管哮喘患者支氣管舒張試驗前后氣道阻力變化的對比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0;9(4):369-73.
5 周 巍,李燕芹,陳尉華,等.COPD患者心肺功能運動試驗和靜態肺功能的對比研究〔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5):776-8.
6 Celli BR,Cote CG,Marin JM,et al.The body-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 ,2004;350(10):1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