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bigpond新聞網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受到債務威脅 中國的地方政府借貸數十億美元修建橋梁、住宅樓和購物中心,其中許多債務均無力償還,這將危及中國的金融系統。
盡管中央政府金融狀況良好——預算赤字較小,貿易盈余巨大,但首都以外卻是另一種景象。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0.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GDP的27%。評級機構穆迪表示,該數據仍被低估了3.5萬億元。幾個省發布報告也稱,其債務與GDP的比率高于全國水平。穆迪認為,中國各家銀行的貸款中有8%至10%將永遠無法得到償還。北京大學中國金融市場問題專家邁克爾·佩蒂斯說,整體債務增長迅速,銀行系統因此會被削弱,“但任何緩解債務增長速度的努力最終將導致投資減少及經濟放緩。”
中國公共債務總額占其GDP的比例為68%,遠低于意大利的120%和日本的200%。但在談及地方政府時,外界最關注的是債務償還能力。地方政府需通過賣地來獲得收入,居民們愈發抱怨土地被非法占有,并由此導致國內不穩定。另一項收入來源是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有許多并不贏利或是非法的。近年來,公路、購物中心和住宅樓的投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北京要求銀行打開信貸閥門刺激經濟。
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帕特里克·切瓦尼說:“過去幾年,中國GDP的半數來自固定資產投資。但道路和醫院這類項目有經濟意義,卻不具備商業可行性。”中國國家審計署上周表示,2010年對地方政府的審計表明,5309億元資金被挪用,其中部分被違規挪用到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及“虛假”投資上。若貸款無法償還,北京最終將不得不出手救助銀行。這意味著中央銀行會印刷鈔票,繼而造成通脹——這已是讓決策者頭疼的問題了。▲(王曉雄譯)
環球時報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