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中國海關總署10日公布,中國2011年貿易順差比上年收窄14.5%,是2005年來最低水平。美國《華爾街日報》表示,今后幾年中國外貿增速將繼續放緩,貿易順差會進一步減少。中國政府將用這一數字證明,他們依靠內需的再平衡努力取得成效。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去年貿易順差收窄的原因之一,是增大了原油和鐵礦石等進口。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說,預計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將持續收窄,甚至在某個時間段(比如3月)出現逆差。他說,這是因為中國降低了大量產品的進口關稅,同時出口需求將繼續疲軟。
此外,中國去年12月份的外貿表現尤其受到歐美媒體關注。路透社說,12月中國出口增速降至25個月最低,進口增速也“意外地”低于經濟學家預期,創下26個月最低水平。報道認為,2012年中國外貿形勢變數很大,主要貿易伙伴形勢不容樂觀,預計一季度外貿仍將以回落為主。
而《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去年12月貿易順差為165.2億美元,超出道瓊斯公司調查的78億美元。這個數字有兩重含義:積極跡象是,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疲軟,對中國的沖擊沒有預想那么猛烈;負面跡象是,進口增速低于預期,說明中國的內需正在弱化。不過,經濟學家普遍表示,12月份的外貿表現只是暫時現象,中國的貿易順差會持續收窄。
中國公布貿易數據當天,正逢美國財長蓋特納訪華。彭博社認為,去年12月份貿易順差增加,將會給蓋特納提供“彈藥”,進一步要求人民幣升值。對此,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美國可能會要求中國承擔更多責任,防止世界再次陷入衰退。但據統計,2010年6月以來人民幣升值了8%,而美國財政部去年12月仍指責人民幣被明顯低估。
另一方面,彭博社認為,中國進口增速放慢,將影響中國引領世界經濟復蘇的能力。瑞銀集團預計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為7.7%。野村證券經濟學家認為,這將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連鎖反應,特別是那些依靠中國進口的國家。國際荷蘭集團在新加坡的經濟學家蒂姆·康頓表示,出口增速放緩也影響著中國的緊縮政策。他認為,中國再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迫在眉睫”,放緩人民幣升值腳步將會持續。▲
環球時報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