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溯, 劉 淵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75)
咳嗽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癥。將咳嗽時間≥8周,胸部X 線檢查無明顯異常,以咳嗽為主或唯一癥狀者,稱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簡稱慢性咳嗽)[1]。中醫對咳嗽的認識由來已久,在治療方面具有其獨特優勢。臨床上發現,慢性咳嗽發作或加重時辰與證型有一定規律,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依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指定的慢性咳嗽的診治標準(2009 年修訂版),符合下列標準:①以咳嗽為主或唯一癥狀者,咳嗽時間大于 8 周;②X線胸片或胸部CT檢查無異常;③8 周內無上呼吸道感染病史;④年齡 >14 周歲。選擇2010 年5 月~2011 年8月四川省中醫醫院呼吸科門診的慢性咳嗽患者329例,其中男184 例,女145例。
1.2 辨證分型 咳嗽辨證分型診斷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①風寒襲肺:咳嗽聲重,咯痰稀薄色白,惡寒,或有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②風熱犯肺:咳嗽氣粗,咯痰黏白或黃,咽痛或咳聲嘶啞,或有發熱,微惡風寒,口微渴。舌尖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③燥邪傷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紅,苔薄黃少津,脈細數。④痰熱壅肺:咳嗽氣粗,痰多稠黃,煩熱口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⑤肝火犯肺:咳嗆氣逆陣作,咳時胸脅引痛,甚則咯血,舌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⑥痰濕蘊肺:咳聲重濁,痰多色白,晨起為甚,胸悶脘痞,納少。舌苔白膩,脈滑。⑦肺陰虧虛: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黏或夾血絲,咽干口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⑧肺氣虧虛:病久咳聲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氣短胸悶,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脈弱。
1.3 數據統計 采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分析。
2.1 證型 見表1。

表1 慢性咳嗽證型分布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痰熱壅肺、肝火犯肺、痰濕蘊肺、肺陰虧虛、肺氣虧虛為慢性咳嗽主要證型。風寒襲肺、風熱犯肺、燥邪傷肺各發生率<5%,無統計學意義,故下面未將其納入統計范疇。
2.2 時間分布比較 見表2。

表2 慢性咳嗽的時間分布規律比較
2.3 慢性咳嗽不同證型在不同時間段的病例分布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慢性咳嗽不同證型在不同時間段的病例分布情況比較
在同一時間段中,辨證為痰熱壅肺和痰濕蘊肺型咳嗽多在上半日,肺陰虧虛多在下半日,肺氣虧虛多在前半夜,肝火犯肺多在后半夜。
本研究結果顯示,痰熱壅肺、肝火犯肺、痰濕蘊肺、肺陰虧虛、肺氣虧虛為慢性咳嗽的主要中醫證型。而風寒襲肺、風熱犯肺辨證大多為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不符合慢性咳嗽診斷標準。
多數患者咳嗽發作或加重的時間具有規律性,總的趨勢是夜間多于白晝。這種波動與《靈樞經》:“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日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那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的病情輕重轉變節律一致。由此可見,人體晝夜陰陽盛衰節律導致咳嗽的晝夜變化。
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分別以十二地支名稱命名。古人認為人體氣血臟腑經絡中的流注變化,具有潮水漲落一樣的時間節律,并與十二時辰密切相關,可隨著時辰的不同而各有其盛衰變化。上半日為卯辰巳時所主,氣血流注大腸胃脾經,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脾失健運,水津停聚而生痰成飲,痰飲上犯于肺,則發為咳嗽,痰濕內蘊日久化熱,故咳嗽痰熱壅肺證和痰濕蘊肺證多發生在上半日。下半日為午未申時所主,氣血流注心小腸膀胱經,此時陽氣漸衰而陰氣始盛,若此時陰當盛而不盛,不能制陽,陽氣當潛而不潛,氣火上炎,肺失所養,肺陰虧虛,失于宣發肅降,故肺陰虧虛證咳嗽多在下半日,與《丹溪心法》“午后嗽,多陰虛火動”的描述一致。前半夜為酉戌亥時所主,氣血流注腎心包三焦經,此時陽氣不足,陰氣始盛,病發于此時或為陽虛或為陰盛,咳嗽日久,正氣必虛,久病及腎,最終出現肺脾氣虛或肺腎氣虛,肺氣虧損,肅降失司則咳嗽不已。后半夜為子丑寅時所主,氣血流注膽肝肺經,子丑為肝膽經旺時,肝火旺盛,若肝氣太旺不受金制,則反侮肺金,導致肺之清肅不行而咳嗽陣作。
綜上所述,慢性咳嗽具有一定的時間節律性,臨床上如果將咳嗽時辰規律與證型結合起來有助于準確診斷、鑒別疾病、判斷疾病預后,同時也為擇時治療提供依據。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S].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6):407~413.
[2]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