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市濱湖新區一角。
到安徽不能不看合肥,到合肥不能不看濱湖新區。
2006年春節前后,濱湖新區的建設通過互聯網向全球招標。在102家報名的設計單位中,經過嚴格篩選,最后八家國內外最好的設計單位投標,再由深圳市規劃總院對八家方案進行優化整合,形成了最終規劃方案。方案突出了“生態環保”的理念和“獨具魅力”的發展方向。
五年多過去了,今年9月,本刊記者赴安徽采訪,濱湖新區建設初見規模。未來,從安徽層面看,濱湖新區是合肥經濟圈乃至全省的新中心;從全國層面看,濱湖新區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現代服務業轉移最重要的載體。
巢湖,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合肥市的南部,距離老城中心17.5公里,因形狀酷似鳥巢而得名。當地人有“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淼”的說法。巢湖湖面廣闊,景色秀美。可是污染問題一直是它的一個“心病”。
“巢湖的污染有史記載,明清時期就有藍藻爆發。相比其他四大淡水湖,巢湖的湖底比較淺,面積不大,自凈能力比較弱。對巢湖的保護和利用倒逼著合肥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開發巢湖。以前,我們在市區生活,覺得巢湖很遠。到這里工作生活以后,就特別關注巢湖的發展。”合肥濱湖新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濱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程世琴對本刊記者說。
2006年,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濱湖新區的建設。他們面臨的首要挑戰就是如何圍繞巢湖做好生態治理的文章,把巢湖由“包袱”變“財富”。
濱湖新區提出把“沿線截污”作為治本之策,力爭通過努力,不再讓一滴污水流入巢湖。
“我們這片水域人工種植了一個蘆葦帶,用來擋住藍藻,不讓它到岸邊來,同時還可以吸收湖里的污染元素,起到清潔水體的作用。”合肥市委外宣辦副主任尹道忠站在巢湖北岸向記者介紹說。
今天沿巢湖岸邊走一圈,一切都是嶄新的,新的馬路、新的綠化帶、新的建筑……古老的巢湖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站在巢湖北岸遠眺巢湖,蘆葦蕩隨風搖擺,風景舒適愜意。
在巢湖岸邊,塘西河公園和金斗公園正在建設。據介紹,金斗公園里面的山坡是用附近建設垃圾二次利用堆起來的,既形成了景觀,又保護了環境,還減少了垃圾,可謂“一舉三得”。
為了保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濱湖新區的發展不走尋常路,從規劃時起,它對其產業的選擇可謂“挑剔”。
“新區建設和過去不一樣,在巢湖岸邊,對生態保護的要求非常高,必須很好地保留巢湖濕地,所以我們的產業主要定位于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程世琴對記者說。
據介紹,濱湖新區發展現代服務業主要通過構建六大中心實現,分別是區域性金融商務中心、行政辦公中心、會展旅游中心、文化體育中心、研發創意中心和商業居住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濱湖新區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國內金融業前后臺業務分離、分工不斷細化并向二線城市轉移的發展趨勢,全力打造合肥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目標是把金融后臺產業發展成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支柱產業。
目前,濱湖新區已經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14家金融機構正式簽約入駐,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中國人壽等金融機構紛紛跟進,近期業務包括數據備份、呼叫、信用卡制作等,遠期業務還將涉及人民幣離岸結算。據測算,未來這一區域可帶動8萬至10萬相關人口就業。
說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新區,程世琴神情驕傲,“企業家選擇合肥,選擇濱湖新區,主要看重的是這里的環境和基礎設施。曾經有一位老總來考察,說早晨起床打開窗戶,感覺自己身處香港。這充分體現了我們濱湖新區的魅力。”
城市發展的核心是人。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
“在一次會議上,有位領導講,安徽是人口大省,改革開放之初提出支持沿海城市建設,我們一直是資源輸出和勞動力輸出大省。一到過年,我們的廣場上都是成片的農民工。最初大家覺得出去打工挺好的,但后來出現‘留守’等問題。所以,讓老百姓異地城市化還是就地城市化,是我們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程世琴動情地說。
那么,濱湖新區如何下好“新型城市化”這盤棋?
行走在濱湖新區,有一片高檔商品房小區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當地人介紹說,這是回遷安置房,叫“濱湖家園”,整個新區共有六個這樣的安置小區,基本上都在最好的地段。
“讓農民真正變市民”正是濱湖新區的發展理念之一。
在濱湖新區徽州大道與紫云路交叉口附近,合肥一中、46中、師范附小三所學校成建制的遷入新區。據介紹,合肥一中在校學生規模達7000人,分為住宿區和教學區,分別在馬路兩側,學生上下學都要走地下通道。而這所學校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的母校。
實際上,在全國各地,城市建設新區都不是一個新現象。而新區受不受認可,關鍵還在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優化城市功能。
“我們提出了‘四個優先’。一是群眾利益優先,建設了幾個集中安置點,要求和商品房一樣容積率要高,在建設商品房的時候配套5%的經濟適用房,這些房不對外銷售,用于物業的經營租賃,收入可以‘反哺’小區物業費。二是基礎設施優先,區內有‘五橫四縱’主干網、BRT快速公交專線、地鐵一號線、包河大道高架路等。其中,地鐵一號線是安徽省的第一條地鐵。三是社會事業優先,我們這里有合肥最好的小學、初中、高中。四是聚集人氣優先,對招商引資的項目提出了要求,如多長時間內開工、多長時間內建成投入使用,不能影響新區建設進度。”程世琴副主任說。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坐擁190平方公里土地、常駐人口已經達到36萬人的濱湖新區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或許是合肥濱湖臨江達海的夢已經等得太久,無論是東向“長三角”的渴望,還是沿江環湖一觸即發的沖動,或是合肥走向世界的精彩——合肥正在朝著區域性特大城市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