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陳世平) 福建省泉州市是我國南方龍眼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今年龍眼產量喜人,預計可達13.2萬t,同比增長17.9%,產值可達4.22億元,同比增長4.66%。9月正值當地龍眼上市,本應是銷售的大好時機,可是今年收購商少,至9月下旬仍有不少成熟龍眼掛在樹上,目前泉州龍眼銷售形勢不容樂觀。據悉,9月中旬,當地中熟品種福眼龍眼的收購價3~3.20元/kg、八一早3~3.60元/kg、烏龍嶺 3.60~4 元/kg、石硤 5~5.40 元/kg、儲良 4.60~5 元/kg、水南一號 5~5.60元/kg、泰興本 2~2.60 元/kg,與上年相比下跌幅度超過20%。
據分析,今年泉州龍眼銷售不樂觀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當地晚開花的龍眼品種較多,導致上市時間推遲10天左右,9月中旬才開始大量上市,失去市場先機。二是省內外龍眼主產區都獲得豐產,龍眼市場供大于求,致使銷售壓力大增。三是泰國、越南等國外龍眼大量涌入,消費者可選擇的龍眼品種多,市場受到沖擊。四是品種結構仍需調整,由于福眼占種植面積的70%以上,成熟期集中,使龍眼的市場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與此相比,泉州市有關專家認為,泉州龍眼酒產品獨特且口感不錯,如果實現規模化生產,是解決本地龍眼滯銷的重要途徑。目前泉州酒水市場消費氛圍較好,白酒消費市場容量10億元,葡萄酒消費市場容量5億元,龍眼酒發展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