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呼吸道傳染病,被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推行了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結核病疫情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10年間,全國共發現并治療肺結核患者829萬例,其中涂陽肺結核患者450萬例,避免了4000多萬健康人感染結核菌。2010年全國涂陽肺結核患病率降至66/10萬,比2000年下降了61%,如期實現了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的結核病控制階段性目標。
同時,我國仍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評估,目前我國結核病年發病人數約為130萬,占全球發病人數的14%,位居全球第二位。近年來,我國每年報告肺結核發病人數約100萬,始終位居全國甲乙類傳染病的前列;耐多藥肺結核危害日益凸顯,每年新發患者人數約12萬,未來數年內可能出現以耐藥菌為主的結核病流行態勢;結核菌/艾滋病病毒雙重感染患者人數持續增加,防治工作亟待加強;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結核病防治形勢嚴峻。但我國現行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和防治能力還不能滿足新形勢下防治工作的需要,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基層防治力量薄弱,流動人口患者治療管理難度加大,公眾對結核病危害的認識不足,防治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進一步減少結核感染、患病和死亡,切實降低結核病疾病負擔,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全國肺結核患者發現并治療管理人數達到400萬;
全國新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涂陽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篩查率達到95%以上;
報告肺結核患者和疑似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到位率達到90%以上;
全國以縣(市)為單位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制劑使用覆蓋率達到100%;
80%以上的縣級結核病實驗室開展痰培養,100%的地市級結核病實驗室開展藥敏試驗,100%的省級結核病實驗室開展快速菌種鑒定;
跨區域流動的肺結核患者信息反饋率達到90%,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達到80%;
以市(地)為單位開展耐多藥肺結核診治工作覆蓋率達到50%,耐多藥肺結核可疑者篩查率達到6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結核病的篩查率達到90%,衛生部確定的艾滋病流行重點縣(市)結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的篩查率達到70%;
全民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達到85%。
(一)加大工作力度,早期發現患者。各級醫療機構要切實落實肺結核患者或疑似患者的報告和轉診制度。定點醫療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為肺結核可疑者免費提供痰涂片、胸部X線檢查等診斷服務。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對結核病密切接觸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羈押人群等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學生、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的結核病篩查工作,盡早發現肺結核患者。
(二)規范患者管理,提高治療水平。定點醫療機構要對肺結核患者實行規范化治療,免費提供一線抗結核藥品治療和隨訪檢查,規范開展輔助檢查和輔助治療,切實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規范使用抗結核藥物,逐步推廣使用抗結核固定劑量復合制劑,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三)擴大耐多藥肺結核診療覆蓋面,遏制耐藥菌傳播。縣級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負責開展痰培養工作或推薦耐多藥肺結核可疑者至地市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確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按照定點醫療機構制定的治療方案,對出院后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進行治療管理;地市級和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耐多藥肺結核防治工作進行督導,開展健康教育和評價。
(四)加強流動患者管理,完善防控機制。加強流動人口和羈押人群結核病患者的屬地化管理,對轉出的流動人口和出獄(所)后不在本區域的結核病患者實行跨區域管理。
(五)加強雙重感染防治,減少患者死亡。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結核病篩查服務。在衛生部確定的艾滋病流行重點縣(市),為結核病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篩查服務。
(六)強化宣傳教育,普及防治知識。
(七)加強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八)加強國際交流,拓展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