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610041)
失眠癥,包括入睡困難、反復或長時間覺醒、早睡、總睡眠時間不足,還包括白天功能的影響,如警覺性、精力、認知功能、行為和情緒的變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失眠癥的發病率達10%~20%。持續失眠常使人沮喪、焦躁,是心境障礙的一個危險因子和先兆,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鎮靜催眠藥和抗焦慮藥治療失眠,但95%以上的服藥患者會不同程度伴有慢波睡眠和快眼動睡眠縮短,且在藥物治療劑量下仍會產生依賴性、戒斷癥狀和“宿醉”現象。
失眠癥在中醫學中屬“不寐”范圍,涉及“驚悸”、“健忘”、“虛勞”、“百合病”等疾病,多因郁怒、思慮、悲哀、憂愁等情志因素所傷,導致心、肝、脾、肺、腎等以五臟為主的臟腑功能失調,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功能失于調養,陰陽失于平衡,令神不安于舍而成。
滾針,系四川省已故著名針灸學家余仲權老教授根據針灸“經脈-皮部”理論,結合傳統“半刺”、“毛刺”等刺灸方法對傳統針灸工具——皮膚針進行大膽創新改革的成果。無論虛實證型之失眠癥,皆可通過滾針調節“五臟俞穴”為主的“經脈”,起到調整臟腑虛實、調和氣血、通經活絡、平衡陰陽之作用。滾針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系數高、適應范圍廣和患者易于自行掌握操作等優點。
1.1 西醫標準 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非器質性失眠癥國家西醫診斷標準。
1.2 中醫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不寐”病的診斷標準。
年齡在16~75歲之間;失眠癥表現為難以入睡,易醒,睡眠不深,多夢,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白天困倦,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有極度關注失眠結果的優勢觀念;睡眠潛伏期>30分鐘,3次/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7分;病程大于3個月。
軀體疾病或各種精神疾患(如抑郁、焦慮等)導致的繼發性失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酗酒和(或)精神藥物濫用和依賴所致失眠;惡性或消耗性疾病、治療部位皮膚有潰瘍或瘡瘍。
4.1 器械準備 ①傳統滾針,蘇州醫療器械廠生產,因針具制作成本較高,已停止生產。特點:滾針用直徑1.5~2.5cm、高2.0~3.0cm的橡皮塞作滾筒,在上面均勻地插上不銹鋼短針50~90根,要求針尖圓活,排列整齊,運用時滾動靈活。②改進型滾針,航天部四川所生產。特點:將古代九針中的圓針與現代的磁療、電療技術有機結合,用直徑2.5cm左右、高3.0cm的帶恒磁圓柱作滾筒,在上面均勻地插上圓針180根,為非刺入型的針灸治療儀。
4.2.1 體位 患者取舒適俯臥位。
4.2.2 操作方法 滾針刺激背足太陽經脈循行的一、二線及督脈。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線從肺俞穴至腎俞穴,由上而下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第二線從大杼穴至志室,由上而下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督脈從命門穴至大椎穴,由下而上滾動(循經方向滾動刺激)。如患者病情按中醫辨證偏實證型,滾針滾動治療開始時即可用力稍重,刺激大一些;如偏虛證型,滾針滾動治療開始時可用力稍輕,刺激小一些。每線滾動10次左右,用力大小因人而異,以患者感到舒適、皮膚紅潤為度(皮膚紅潤是經絡氣血流通的表現),滾動15~20分鐘。
4.2.3 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日1次,每次盡量在患者臨睡時操作,以較慢速度循經滾動10次左右,以皮膚潮紅為度;每周5次,中間休息2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根據實際情況,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可回家自行操作,以鞏固療效,節約醫療成本。
4.2.4 關鍵技術環節 按照經絡循行方向,循經反復滾動,用力均勻平穩。根據患者的體質、年齡、耐受力等情況,運用適當力度。一般循經滾動10次左右,以患者感覺舒適、治療部位經脈皮膚紅潤為度。就治療時間而言,一般以臨睡時使用為佳。
4.2.5 注意事項 惡性或消耗性疾病、背部治療部位皮膚潰瘍或瘡瘍患者均不適用于滾針治療;注意滾針的消毒處理,除傳統消毒液浸泡消毒外,每日治療結束后還應給予高壓、高溫消毒處理;操作時用力大小,根據患者承受程度調整,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
4.2.6 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由于滾針為皮膚非刺入性刺激,安全性好,未發現如暈針、針后血腫、斷針、滯針等意外情況發生。
個別患者首次操作時因看見滾針而自感畏懼,經調整操作力度并加以心理安慰后適應,無其他不良反應發生。復習題
1.滾針療法治療神經衰弱病睡眠障礙癥的作用機制( )A 調整臟腑虛實B 調和氣血C 通經活絡D 平衡陰陽
2.改進型滾針作為滾筒的帶恒磁圓柱尺寸( )A 直徑2.5cm左右B 直徑3.0cm左右C 高2.5cm D 高3.0cm
3.實施滾針時患者所取體位( )
A 仰臥位
B 俯臥位
C 側臥位
D 坐位
4.滾針刺激督脈的操作要領( )
A 大杼穴至志室
B 從命門穴至大椎穴
C 由下而上滾動
D 由上而下滾動
5.每次循經滾動的次數約為( )
A 10次
B 15次
C 20次
D 25次
6.滾針滾動伊始,力度如何掌握( )A 偏實證型,用力稍重
B 偏實證型,用力稍輕
C 偏虛證型,用力稍輕
D 虛實證型,用力均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