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航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香洲人民醫院*,廣東 珠海 519000)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它的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明了。盡管國際前列腺炎協作網已經制定了新的CP的診斷標準,但到目前為止,CP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尚未規范和系統化,大多治療方案效果不甚滿意。
我院近年來采用經直腸前列腺周圍組織封閉法治療CP60例效果尚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CP患者60例,年齡27~61歲,平均(39.84±5.36)歲。病程6個月的患者8例,6個月~1年者48例,1~2年者4例。治療前白細胞平均23個/高倍鏡視野(HP),(10~50個/HP),卵磷脂體平均(+)。60例患者中,40例患者伴有尿頻及排尿困難,32例患者伴有恥骨上區、會陰部疼痛或不適,30例患者性功能減退或障礙,10例患者伴血精,14例患者伴有精神癥狀。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于治療前行前列腺液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60例患者經細菌培養后選用敏感抗生素,在此基礎上加用曲安奈德40 mg,1%利多卡因2 mg,上述藥物作為一次封閉注射的劑量。
患者均采用截石位,對會陰部消毒、鋪無菌巾,采用2%利多卡因2mg對穿刺點局部麻醉。術者戴手套,以長針頭沿食指皮膚與套間潛行至食指尖,在指尖的保護下,針尖順利進入直腸,捫及前列腺后,于一側斜行刺入前列腺約2 cm,回抽注射器,不可有回血,然后推藥,退出前列腺,指壓針眼處1 min。2周1次,3次為1個療程。
本組60例患者經前列腺封閉治療后分別于1周、1個月、3個月時復查前列腺液相關指標并進行隨訪。3個月后,60例患者中,51例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9例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40例伴有尿頻及排尿困難者中,31例患者尿頻及排尿困難完全消失,6例患者癥狀減輕,3例患者無明顯變化。32例會陰部疼痛及不適者中,17例患者癥狀消失,9例患者癥狀減輕,6例患者無明顯變化。10例伴有血精的患者中,6例患者癥狀消失,4例患者癥狀無明顯變化。本組患者術后1周復查前列腺液示:紅細胞平均20個/HP,白細胞16個/HP(14~26個/HP),卵磷脂小體少許(無~+)。3個月復查示:紅細胞平均0個/HP,白細胞4~7個/HP,卵磷脂小體平均(+++);60例患者均未發生出血等并發癥。
CP的病因復雜。葉章群等[1]認為,CP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多步驟的,其發病機制可能為尿路感染,免疫應激或焦慮、抑郁等因素誘發盆底神經肌肉功能紊亂,出現尿道高張力,進而引起尿液(有菌或無菌)返流至前列腺管,引起前列腺化學性炎性反應,臨床上表現為會陰部疼痛,不適以及尿急、尿頻、尿痛、尿線分叉等排尿異常。CP的發病率為2%~10%[2]。
CP的治療方法較多,但各種方法的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前列腺內直接藥物注射療法、經尿道灌藥法、經輸精管注射給藥法、肛管內黏膜注射法以及中藥制劑灌腸法、熱水坐浴法、激光、射頻、局部高溫治療法等。
本組60例CP患者均采用前列腺直接藥物注射療法。這種方法的優點為直觀、便捷、安全、痛苦小。其缺點包括:進針時易將細胞帶入前列腺內引起感染,甚至形成前列腺膿腫;另外,經會陰進針,注射時有痛感,不易被患者接受。本組60例患者均未發生明顯并發癥。國內一項大樣本的研究[3]發現,CP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細胞的數目與臨床癥狀無平行關系。姜輝等[2]研究發現,癥狀重的CP患者EPS白細胞數不一定升高,但其在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后,EPS的白細胞數明顯下降,這從側面說明感染是CP的影響因素之一。本組60例CP患者均應用相應敏感抗生素,結果與姜輝[2]等的報告一致。曲安奈德為一種長效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抗炎作用強而持久,能抑制炎性介質如激肽類、組織胺等,并抑制吞噬細胞的功能,阻止補體參與炎性反應。本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后,前列腺炎的癥狀明顯緩解,但本組病例較少,遠期確切療效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1]葉章群,曾曉勇.慢性前列腺炎診療進展[J].中華男科學,2003,9(7):483-488.
[2]姜輝,洪鍇,白泉,等.慢性前列腺炎診斷和治療再評價[J].中國性科學,2008,17(3):13-15.
[3]武立新,梁朝朝,唐智國,等.前列腺液白細胞計數與臨床癥狀的相關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27(3):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