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湘陰縣農業局,湖南湘陰414600)
湘陰縣水稻集中育秧模式及應用效果
劉明輝,高綿福,呂維,周琳
(湘陰縣農業局,湖南湘陰414600)
湘陰縣水稻集中育秧,采用政府扶植,農技指導,分組集中,農戶為主的模式,具有穩定水稻種植面積,控制水稻直播,解決育秧用水困難和育秧勞力短缺問題,利于田間統一管理,提高水稻產量,改善稻谷品質,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十分明顯,可進一步示范推廣。
水稻;育秧;應用;湘陰
為確保水稻生產安全和增產增收,在湖南省農業廳的統一部署下,2011年湘陰縣在魏家村、楊紅村、啞港村、馬頭山村開展了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工作。4個村共有水田面積400 hm2,早稻除留晚稻秧田外,拋栽大田380 hm2,集中育秧秧田15.2 hm2,晚稻拋栽大田400 hm2,集中育秧秧田20 hm2。魏家村、楊紅村早稻統一種植湘早秈45號,晚稻統一種植湘晚秈12號;啞港村、馬頭山村早稻統一種植株兩優02,晚稻統一種植天優華占?,F就此四個村集中育秧模式及應用效果介紹如下。
1.1 政府扶植
一是育秧補貼。為使集中育秧農戶統一品種,對農戶早、晚兩季每公頃大田分別補貼種子款150元,早、晚兩季780 hm2稻田,共補貼種子款11.7萬元。同時考慮到部分農戶沒有軟盤、地膜,對農戶早稻每公頃大田補貼軟盤和地膜款150元,380 hm2早稻共補貼軟盤和地膜款5.7萬元,以上合計育秧補貼款17.4萬元。二是農民技術員工資。每2 hm2秧田安排3個農民技術員,主要負責浸種催芽、播后打藥及后期秧田管理工作。早稻15.2 hm2秧田選用農民技術員23人,晚稻20 hm2秧田選用農民技術員30人。從育秧開始至秧苗拋栽,每人安排1 000元管理費用,共投入經費5.3萬元。三是秧田租賃翻耕平整補助。按每公頃秧田6 000元計算,早、晚稻35.2 hm2秧田投入補助費用21.12萬元。四是農技干部辦點工作經費。縣農業局每個村派2名技術人員蹲點,4個村共安排農技人員8名,其技術培訓、差旅、伙食補助等工作經費3萬元。以上合計4個村早晚稻雙季集中育秧,共投入補貼資金46.82萬元,平均每公頃大田投入600元。
1.2 農技指導
縣農業局安排蹲點技術員8人,負責農民技術員的培訓,集中育秧所需種子、農膜、軟盤等物資購進,以及育秧期間全程技術指導,以確保育秧生產安全。
1.3 分組集中
為方便農民拋栽時秧苗的運輸,以1~2個組最多3個組為一個集中育秧點,每個育秧點選擇水源條件較好,排灌便利的稻田作為集中育秧田。
1.4 農戶為主
在秧田翻耕平整好,種子催好芽后,在農民技術員的安排指導下,由農戶自己負責各自的秧盤擺放、播種、蓋膜以及壯秧劑的施用。播種后敵克松的噴施和后期的秧田管理則由農民技術員統一負責。
一是穩定了水稻種植面積。開展水稻集中育秧,示范村無稻田拋荒,雙季稻覆蓋率達100%,穩定了水稻種植面積。二是有效控制水稻直播。示范村開展水稻集中育秧,早、晚稻拋秧面積達100%,全面杜絕了水稻直播種植。三是解決育秧用水困難。2011年當地遭遇到了歷史罕見的春夏秋連旱,很多農戶早稻與晚稻育秧期間無水翻耕秧田。采用集中育秧,選擇水源方便的稻田作為集中育秧點,較好的解決了育秧用水難題。四是解決育秧勞力短缺問題。集中育秧由于每個育秧點統一翻耕秧田,加之有專門的農民技術員負責秧田管理,對大多數主要勞力外出務工的農戶來講,集中育秧解決了育秧勞力短缺問題。五是利于田間統一管理。集中育秧由于統一了品種,統一了播種時間,從而可以在水稻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實現統一品種、統一播種時間、統一拋栽、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科學管水、統一機耕機收、統一稻谷定單收購。六是提高了水稻產量。與農戶分散育秧相比,集中育秧早、晚稻品種搭配合理,播種適時,能確保早稻正常生長,晚稻安全齊穗,利于提高結實率;其次集中育秧有技術員指導,農民技術員專職管理,確保秧苗生長健壯,拋栽大田基本苗足,利于提高有效穗;再者集中育秧的大田利用高產配套主推技術進行田間統一管理,結實率提高,千粒重增加?,F場測產結果,湘早秈45號集中育秧每公頃產量為7 258.5 kg,較分散育秧的增產233.5 kg;株兩優02每公頃產量為7 636.5 kg,較分散育秧的增產367.5 kg;湘晚秈12號每公頃產量為7 470 kg,較分散育秧的增產345 kg;天優華占每公頃產量為8 025 kg,較分散育秧的增產450 kg。集中育秧示范區780 hm2面積,與分散育秧相比,共增收稻谷269.85 t。七是提高了稻米品質。集中育秧由于統一使用優質品種,米質較好,同時具有高結實率和高千粒重,因而出米率高,并且大田統一實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減少了農藥施用量,降低了稻米中的農藥殘留,這些均有利于稻米品質的改善。八是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與農戶分散育秧相比,水稻集中育秧的直接經濟效益非常明顯。示范區780 hm2面積,共增收稻谷269.85 t,按每公斤2.8元收購,示范區共增產增收75.558萬元。示范區總投入46.82萬元,投入產出比達1:1.61。同時,集中育秧能有效控制直播,確保水稻種植面積,利于水稻田間統一管理,減少農藥、化肥用量,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生態效益,糧食主產區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1] 湘陰縣農業局.湘陰縣:集中育秧 抗旱促春播[J]. 湖南農業科學,2011,(8):61.
[2] 劉登魁,周桂華.桃源集中育秧“五到位”[J].湖南農業,2011,(5):15.
劉明輝(1964-),男,湖南湘陰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S511.043;F326.11
A
1001-5280(2012)01--03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