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繼敏
皮膚做為身體一個器官,對于所有年齡段的人而言,其重要性往往被低估。皮膚不僅是人體極其重要的一個組織器官,而且強大的功能不容忽視。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如何對其皮膚進行全面而又系統的評估,護理人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1 對外界的天然屏障,保護作用、皮膚覆蓋身體表面,表皮堅韌柔軟,真皮有彈性,皮下組織起軟墊作用,能緩沖外來的機械性沖擊力。能抵抗輕度酸、堿的刺激和阻止細菌向體內侵入。還能折射日光,保護身體免受日光的損害。
1.2 將身體內在的器官保護在一起,使身體保持一定的形狀。
1.3 免疫作用,許多皮膚病的發病機理,常有一定程度的變態反應參與。
1.4 調節體溫作用,皮膚是溫熱的不良導體,故能保持體溫恒定,通過皮膚毛細血管的收縮與擴張和汗液分泌減少與增加來調節對外界氣溫的適應。
1.5 感覺作用,皮膚內有感覺神經末梢,對外界刺激,能通過神經傳導和大腦皮層的分析,產生冷、熱、觸、壓、痛、癢等感覺。
皮膚的每項功能對于身體的健康都至關重要,足以說明皮膚是身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因此對于老年患者而言,皮膚護理是預防疾病,提升健康一個關鍵的環節,護理干預的前提是對老年患者的皮膚做出正確評估[2]。
年齡增長過程可以影響皮膚的功能。身體變化,以及伴隨的健康問題,對老年人皮膚也有著重要的影響[3]。
2.1 皮膚細胞再生的緩慢,使修復的過程變得緩慢。
2.2 血管變的更加脆弱,減少了皮膚血管的供血。
2.3 皮膚變的松弛,彈性降低。
2.4 皮膚敏感性降低,導致了對疼痛及可能傷害皮膚的刺激反應變慢。
2.5 皮膚細胞活動性的減少,使自然的油脂減少,皮膚很容易變干。
一些老年人常見的問題也可以威脅到其皮膚的完整性。
3.1 外周敏感性的降低:減低了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了壓瘡的危險性。
3.2 活動減少:增加了壓瘡的危險性;循環減慢,特別是靜脈回流變慢,增加了四肢水腫及腿部的潰瘍的可能性。
3.3 大小便失禁:使皮膚無法保持干燥[4]。
3.4 抑郁和老年癡呆:增加了自我否定及自我傷害的風險,導致了皮膚完整性潛在性受損。
3.5 用藥的多樣性:增加了藥物反應的危險性,如各種嚴重的疹子;長期的用藥,影響到皮膚的完整性。
3.6 糖尿病:影響了傷口的愈合,及血液循環。
3.7 血管的改變:如外周血管疾病,使皮膚的血液循環變差。
3.8 較差的營養狀況:營養不良導致傷口或皮膚破損處愈合變慢。
3.9 心衰:所引起的水腫造成皮膚更加脆弱易被破壞。
3.10 瘙癢:皮膚瘙癢影響到50%包括6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皮膚干燥。若是持續瘙癢并且使用潤膚品無效時,則有必要查找相關的原因。常見的原因包括腎衰、肝病、缺鐵性貧血、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3]。
以上的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治療的,若是及時治療,皮膚的狀況可能得到較好的改善,減少皮膚疾病。因此,評估老年患者皮膚時,護理人員全面考慮到了以上的多種因素,對其盡快痊愈非常重要。
護理人員首次接診老年患者時,不能將評估老年人的皮膚做為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而忽視,與護理程序一樣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護理的目標是與其他的醫務人員一起共同治療并處理老年患者已經存在的問題,通過宣教和護理干預防止潛在問題發生。所以,應及時發現急性和慢性的皮膚問題,急性的問題要馬上處理,慢性的可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全面、系統的評估規范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望、聞、問、觸
4.1 望:
4.1.1 評估整個身體一般皮膚情況。具體觀察細節如皮膚的干燥性;是否有水腫;皮膚顏色的變化,如青紫,炎癥,黃疸(眼睛與皮膚),腫脹(皮膚有光澤),破損,壓瘡,病變等等。
4.1.2 檢查并描述具體的問題,如皮疹,疥瘡,皮膚破損部分,潰瘍,感染如癬或腳氣。
評估受壓部位包括潛在的或已有的皮膚問題。若已經有的皮膚破損,需要拍照,或是畫圖,使用一個合適的方法準確描述皮膚破損的形狀,要盡量詳盡地說明[2]。臨床中常用的評估皮膚的方法有BRADEN工具,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易用的評估工具,能夠使護理人員針對壓瘡的預防及有助于現存的壓瘡的愈合[1]。
4.1.3 檢查皮膚皺褶處,如乳房下,腹股溝處,腋窩下及腳趾縫間。
4.2 聞:盡管不單獨用此種方法,但有時常常是靈敏的嗅覺使護理人員覺察到患者皮膚狀況的改變。如通過聞氣味能發覺老人是否經常洗澡,是否有相關的難聞的氣味;皮膚皺褶處情況如何,如腳趾之間,乳房下面;患者是否小便失禁;患者身體某些的部位的氣味是否與其他部位不一樣。
4.3 問:詢問患者或相關陪護人員老年患者以前的皮膚問題。最近的皮膚的改變有哪些,可以參考以前的醫療記錄及各種檢查中與皮膚相關的內容。
4.3.1 既往史:以前或最近是否有皮膚問題,是否有一些疾病影響到皮膚,如糖尿病或外周血管疾病。
4.3.2 用藥史及目前所用的藥物。是否以前有過針對皮膚的治療,目前是否在運用相關皮膚的藥物或治療方法;患者是否正在用一些影響到皮膚的藥物,如類固醇類藥品;是否有過藥物過敏史;是否對某些藥物過敏,如抗生素類。
4.3.3 皮膚護理的習慣:目前患者皮膚護理的常規;使用的洗化用品是何種類型,如肥皂或潤膚露;最近是否有所改變[3]。
4.3.4 心理健康:老人是否最近有壓力。
4.3.5 身體外形:老人如何看待關于自己的身體變化。
4.4 觸摸:通過用手的觸摸做出評估判斷:
4.4.1 質地和濕滑度:皮膚是否光滑或是干燥。
4.4.2 彈性較好或無彈性。
4.4.3 溫度:皮膚是熱還是冷;身體是否有許多變化,溫度高的部分是否有炎癥,如蜂窩組織炎,溫度低的部分是否存在供血不足或血管的改變。
護理人員全面徹底對老年人皮膚狀況的評估十分重要,與患者、患者家屬、其他醫務人員及皮膚專家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可以使評估更全面。及時準確地對老年患者的皮膚進行評估也是在臨床護理中實施正確護理干預的前提與依據。在有效地解決老年人急慢性皮膚問題的同時,合適的干預措施的運用,最終達到顯著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目標。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4-76.
[2]郭穎.對老年入院患者實施皮膚評估和護理干預.中國民康醫學,2008,20(18):2161.
[3]Finch Mary.Assessment of Skin in Older People .Nursing Older People,2003,15(2):29-30.
[4]陶燕燕,王芝英.老年臥床病人大便失禁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航空航天醫藥,2010,21(9):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