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HortScience》(2012年7 月)的一篇研究報道,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食品和農業科學研究所園藝科學部的研究人員研究調查了肉溶質型和肉不溶質型桃品種的成熟過程及果實品質。研究人員對肉溶質型(MF)和肉不溶質型(NMF)桃20℃下貯藏5天的部分生理生化特性進行了研究。檢測了不同收獲期 (以著色度判定成熟階段)MF 型桃品種“Flordaprince”、“TropicBeauty”以及 NMF型桃品種“UFSun”和“Gulfking”桃果實的成熟速度和乙烯含量。MF型桃在收獲期幾乎都已經軟化或者開始成熟,NMF型桃在采收時和成熟過程中的乙烯含量比MF型桃高;因此,NMF型桃在收獲前成熟過程已經開始。一些提前采收的NMF型桃在貯藏時很快軟化。果實成熟后的質量鑒定表明,MF型桃品種“Tropic Beauty”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最高。NMF型桃可滴定酸含量比MF型桃低。NMF型品種“Gulfking”由于可滴定酸含量低,所以TSS/TA值始終很高。NMF型桃在成熟過程中始終比MF型桃果實質地硬。NMF型桃果肉硬度是MF型的4~5倍。為調查這種差異原因,研究人員檢測了4個品種果實完熟階段的細胞壁修飾酶果膠甲酯酶(PM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PME的活性與桃果實軟化的相關性高于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