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建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由于中晚期胃癌患者已錯過最佳手術時機,更多的學者強調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段在內的綜合治療方法,以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痛苦,延長生存期。現將我科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胃癌30例的臨床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7例中晚期胃癌(經病理學證實)患者,并排除轉移性胃癌。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7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齡39~78歲;觀察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齡38~76歲;根據國際TNM分期標準[1],病例為Ⅱ-Ⅳ期,其中Ⅱ期9例,Ⅲ期29例,Ⅳ期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奧沙利鉑(L-OHP)聯合5-氟尿嘧啶(5-Fu)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化療方案的基礎上,中醫辨證分型:①肝胃不和型給予逍遙散合旋覆代赭湯加減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②瘀毒內結型給予失笑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以解毒祛瘀、活血止痛;③痰濕阻滯型給予二陳湯合五苓散加減以化痰散結、健脾和胃;④胃熱陰虛型給予益胃湯加減以養陰清熱解毒;⑤脾胃虛寒型給予理中湯合六君子湯加減以溫中散寒、健脾和胃。4周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癥狀療效:觀察腹痛、腹瀉、納呆、便血、黃疸、惡心嘔吐等情況。生存質量:以Kanrofsky評分標準進行評定,治療后增加10分以上為提高,在10分以內為穩定,減少10分以上為下降。客觀療效:按WHO制定的實體瘤近期評定標準判定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所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至少4周;部分緩解(PR):腫瘤大小估計減少95%至少4周;無效(NC):病情無明顯變化至少4周。客觀有效率為CR+PR。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癥狀療效 癥狀改善情況:對照組腹痛13例,納呆及惡心嘔吐各10例,腹瀉9例,便血8例,黃疸5例;觀察組腹痛23例,納呆19例,惡心嘔吐20例,腹瀉20例,便血17例,黃疸13例;兩組相同癥狀改善情況經χ2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
2.1 生活質量療效 治療后對照組提高3例,穩定13例,下降11例,觀察組提高14例,穩定11例,下降5例。經秩和檢驗,z=-2.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也優于對照組。
2.3 客觀療效 CR:對照組3例,觀察組4例;PR:對照組12例,觀察組15例;NC:對照組12例,觀察組11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有效率分別為55.56%和63.33%,經秩和檢驗,z=-0.0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改善客觀療效方面兩組效果相當。
胃癌屬于“胃積”、“反胃”、“積聚”等范疇。其病因[2]多為肝失疏泄、脾胃失司,致氣滯痰凝,日久化熱,熱毒血瘀交結于胃,積聚成塊而成。早期癥狀隱匿,易被誤診,需結合胃鏡、X線鋇餐等盡早明確診斷,早期治療。L-OHP是第3代鉑類藥物,主要用于原發性腫瘤完全切除后Ⅲ期的輔助性治療;5-Fu是作為單一藥物治療胃癌研究最多的一種藥物[3],對增殖細胞中各時相均有作用,而以DNA合成期(S期)的作用最佳[4]。L-OHP聯合5-Fu可起到協同細胞毒性作用,但也有諸如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本研究在化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藥辨證治療,研究發現,觀察組在臨床表現及生活質量方面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客觀說明了聯合中醫藥治療腫瘤具有優勢,不但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減少化療藥物所帶來的副反應,即是中醫辨證觀和整體觀的結果,又是中西互補的體現。
[1]張天澤,徐光煒.腫瘤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446.
[2]張紅,蘇志新.參苓白術散加味防治中晚期胃癌化療所致毒副反應的臨床觀察.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8(2):51-56.
[3]劉倩,王文奇,毛海婷,等.胃癌.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10-413.
[4]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