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星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護理
王玉星
老年高血壓;護理
老年高血壓是指年齡>60歲的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血壓持續或非同3次/d以上收縮壓≥140mm Hg和舒張壓≥90mm Hg。而老年高血壓病是指除了血壓升高,伴有心、腦、腎的損害,且排除假性或繼發性高血壓的全身性疾病。老年高血壓病是導致老年人腦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腎衰竭和主動脈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逐年增加,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為40%,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為49% ~57%、而8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達 65.5%[1]。
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老年高血壓病患者68例,均符合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診斷標準,男38例,女30例,平均72歲,好轉68例。平均住院日為12d。
2.1 健康史
2.1.1 內在因素 包括大動脈硬化,總外周阻力升高、a受體功能亢進、血小板釋放功能增強及壓力感受器功能減退與失衡等。
2.1.2 外在因素 主要指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體育鍛煉、超重、中度以上飲酒、高鹽飲食等。
2.2 身體狀況 老年高血壓病的表現于中年有所不同,具體見于以下幾個方面。
2.2.1 以單純的收縮壓升高多見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半數以上是單純的收縮壓,而靶器官的受損程度及老年心腦血管病并發癥的發生均與收縮壓密切相關。
2.2.2 血壓波動性大 老年人的收縮壓、舒張壓和脈壓差的波動均明顯增大。尤其是收縮壓1d內波動度達40mm Hg,但血壓的晝夜節律不會發生特殊變化:1年內波動可達110mm Hg,表現為冬季高、夏季低。血壓大的波動性使老年人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且恢復的時間長。
2.2.3 癥狀少而并發癥多 在靶器官明顯損害前,半數老年高血壓患者無癥狀,從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和病情進展。而臟器老化、長期高血壓加重了對靶器官的損害,所以老年患者的并發癥高達40%。可分為與血壓升高有關和與加速動脈硬化有關兩類,前者包括心衰、腦出血、腎動脈硬化和主動脈夾層動脈分離:后者包括冠心病、腦血栓形成及其他動脈阻塞性病變。
治療護理的主要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致殘率的總危險,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措施如下。
3.1 一般護理
3.1.1 飲食指導 為控制減輕體重,膳食上應控制熱量的攝入,限制鈉鹽,一般每天食鹽量不超過6g為宜。減少膳食脂肪,脂肪總量<50g/d,補充適量蛋白質,男80g/d,女70g/d,同時,戒煙限酒指絕對不吸煙,酒限量引用,越少越好,我國建議老年人每日的限制量為:男<20~30g,女<15~20g。同時多吃含維生素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3.1.2 適當運動 根據老年人的身體耐受情況,指導其做適量運動,運動量和運動方式的選擇一般運動后自我感覺良好,體重保持理想為指標。運動時的最大心率為170-年齡或活動后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眼花、嘔吐、血壓升高、脈搏加快等時,應停止活動。運動的頻率是每周不少于3次,每兩次的運動的時間間隔不少于2d。
3.1.3 病情監測 老年人的血壓波動大,所以應多次測量血壓,同時應注意有無靶器官損傷的征象。近年來在血壓監測方面除了危重患者的床旁有創監測外,尚有動態血壓監測,是高血壓診治中的一項進展。通常采用兩種監測方法,即以袖帶麥克風感知柯氏音法或震蕩法,按設定間期24h記錄血壓。6AM-10AM;每15~20min測血壓一次;晚間為10PM至次晨6AM,每30min記錄一次。迄今尚無公認的正常值或動態高血壓診斷標準。茲將目前多數推薦的正常上限參考標準介紹如下;24h平均血壓<130/80mm Hg;白晝平均血壓<135/85mm Hg;借鑒平均血壓<125/75mm Hg。白晝血壓有兩個高峰:上午8AM-10AM,下午4PM-6PM,夜間血壓較白晝下降﹥10%稱杓型,為正常晝夜節律。凡在一次或多次隨診中血壓波動很大者、疑有單純性診所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者、有提示低血壓發作癥狀者和降壓治療效果差的患者,均應考慮將動脈血壓監測作為常規的補充手段[2]。
3.2 用藥指導 為了將血壓降至140/90mm Hg以下,正確使用降壓藥很重要,老年人在使用藥物時要注意避免選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抑郁癥或對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跳減慢的藥物;用量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重,并防止腦血栓的發生;對血壓增高已多年者,應逐漸降壓為宜。定期檢測血壓變化,調整減壓藥物的用量。下面介紹幾種常用降壓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
3.2.1 依那普利 ①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心衰,改善心臟左室重塑。②根據原發性高血壓的嚴重程度,起始劑量為10mg然后至20mg,1次/d。對輕度高血壓,起始劑量為10mg/d,然后根據患者的需要再對劑量加以調整。對于多數患者,服用20mg本品,1次/d可收到預期的療效,然后根據患者的血壓對計量加以調整。③眩暈和頭痛較為常見,低血壓、直立性低血壓、暈厥、惡心、皮疹、咳嗽等。
3.2.2 苯磺酸氨氯地平 ①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及不穩定性心絞痛。②治療高血壓初始計量5mg/d,最大劑量為10mg,1次/d,伴有肝功能不全者初始計量為2.5mg/d;治療心絞痛初始計量為5~10mg,1次/d。③最常見的為頭痛、水腫、疲勞、嗜睡、惡心、腹痛、潮紅、心悸和眩暈。
3.2.3 注射用硝普鈉 ①高血壓急癥,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惡心高血壓、嗜洛細胞瘤手術前后、陣發性高血壓。用于急性左心衰,包括急性肺水腫。亦用于急性心梗或瓣膜關閉不全時的急性左心衰。②靜脈滴注,開始每分鐘按體重0.5μg/kg。根據治療反應以 0.5μg/(kg·min)遞增,逐漸調整劑量,常用劑量每分鐘按體重3μg/kg。極量為每分鐘按體重10μg/kg,總量為按體重3.5mg/kg。③血壓降低過快過劇,出現眩暈、大汗、頭痛、肌肉抽搐,神經緊張或焦慮,胃痛、反射性心動過速或心律不齊。
3.2.4 美托洛爾 ①本品對高血壓患者可明顯降低直立位、平臥位機及運動時的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動脈夾層、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臟神經官能癥等。②治療高血壓100~200mg/d,1~2次口服。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癥狀時一般25~50mg/次,2~3次/d或 100mg/次,2次/d。③疲勞頭痛、頭暈、腹脹、惡心、嘔吐、腹瀉和便秘、肢端發冷、心動過緩、心悸。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情緒波動會進一步加重病情,故鼓勵老年人使用正向的調適方法,如通過與家人,朋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得到情緒支持,從而獲得愉悅的感受。
[1]老年護理學.護理專業本科,2010:156-157.
[2]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0-161.
136500吉林省梨樹縣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