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
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治療
蘇軍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出現了日漸提高的趨勢,現在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廣大民眾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已達到1% ~2%,且每年以0.1%的速度遞增[1],有研究發現,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和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DAN)。糖尿病發生神經病變時,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如DPN可導致足部潰瘍、壞疽、以至截肢,DAN可累及身體各系統并導致嚴重后果,尤其是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致殘率、致死率都非常高。對于那些高危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運用合適的干預辦法降低其發病率,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
現在DPN的發病機制尚不能肯定,理論上認為病理改變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營養神經的小血管病變,表現為毛細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玻璃樣變性及內膜下沉積,纖維素的沉積和血小板聚集,導致血管腔變窄,神經缺血缺氧后發生病理性改變。其次是神經本身的改變,雙側對稱性末梢神經病變的病理特征是階段性脫髓鞘改變與血旺氏細胞受損,神經遠端代謝紊亂,山梨醇和肌醇在神經內異常代謝,從而導致神經傳導速度異常減慢。糖尿病的病程與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和發展并不完全平行,臨床實踐證明與血糖控制的好壞有密切的關系,長期的高血糖狀態是引起代謝紊亂和神經結構功能發生改變的根基。眾所周知維生素是生命之源,它的缺乏與發生神經病變也有一定的關系。
DPN主要表現為疼痛、感覺異常或感覺減退。患者的疼痛通常呈針扎樣痛、刺痛、燒灼痛。感覺異常表現有蟲爬樣、蟻走樣異常感覺,常從腳趾開始可上行至膝蓋以上。感覺減退有手套樣或襪套樣感覺異常,對冷熱等物理刺激不敏感,或者膝、跟腱反射消失,肢體發涼等,下肢癥狀較上肢重,多數發生在50歲以上的多年患糖尿病患者。這種以感覺障礙為主的糖尿病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是迄今為止最為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2]。自主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消化道、泌尿道、心血管等神經功能障礙,出現一系列相關的癥狀。軀體運動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行走困難和爬樓梯時腿無力,走平路時可突然跌倒。
DPN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時易患的并發癥,其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至殘率高。DPN病變涉及面廣,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診斷依據和檢查方法主要有:①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或具備診斷糖尿病的充分依據。②出現感覺運動異常或植物神經功能明顯改變的臨床表現。③神經電生理檢查出現的異常改變,主要針對神經并發癥早期無臨床表現的糖尿病患者,在用肌電圖做電生理檢查時,可發現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神經活動電位波幅照正常人明顯降低,并可見纖顫波和失神經電位,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明顯減慢,上肢表現較突出。④神經傳導功能檢查具有客觀、敏感、無創、可靠等特點,目前可作為臨床工作中診斷DPN的金標準。DPN的特點是可同時累及有髓鞘的大、小神經纖維和無髓鞘的神經纖維,當神經纖維的軸索、郞飛結及髓鞘發生變性時,神經傳導功能主要反應有髓鞘的大、小神經纖維和無髓鞘的神經纖維的功能狀態,而不能反應小病變及脫髓鞘的神經纖維病變,這樣可導致部分有明顯臨床末梢神經病變癥狀的患者漏診。
因為每個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同,選擇的治療方法也不同,但大體上分為四種。①西醫治療的主要方法是應用降低血糖的藥物,對病程較長,合并有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以應用胰島素為主,其次針對形成DPN的發病機制,使用能夠改善微循環又能滋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②物理療法,包括低頻電療法,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通過改善微循環的血液供應而營養神經;紅外線照射儀治療,在紅外線照射下血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和神經內皮細胞釋放出一氧化氮,有報道證實,應用紅外光照射儀照射可增加微循環血液灌注量[3];溫熱療法是用熱敷、蠟療等手段,主要目的是改善微循環,促進神經恢復,但治療時溫度要適宜,以免發生燙傷;電針治療是針刺與電流刺激相結合的一種方法,通過刺激可使神經細胞的各種酶類的活動性增加,有利于神經再生[4]。③中醫治療針對DPN主要是在辨證施治的原則下,采用通絡化瘀、補氣活血的治療原則,通過口服或者靜脈注射活血化瘀的中藥制劑,達到增加患者血液循環的速度,擴充血容量,明顯改善神經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的目的。④運動及飲食治療,患者運動不足是發生DPN的主要因素,有資料證明運動對糖尿病患者有較好的療效,通過運動可提高外周組織對血糖的代謝及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從客觀上控制了血糖,也就防治了DPN的發生和發展,運動不僅能使空腹血糖較運動前明顯降低,同時還能使血清三酰甘油和膽固醇水平也降低。但是運動療法需要在合理控制飲食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會前功盡棄。
DPN是糖尿病患者嚴重的并發癥,DPN具有起病隱匿,病程進展緩慢的特點,當患者出現明顯的癥狀和體征時已屬病變的晚期,造成了不可逆的神經損傷。所以早期診斷出神經病變具有重要意義。給予糖尿病患者必要的科普知識教育,使其了解糖尿病的發展過程,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積極的控制血脂、血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再輔以中醫中藥特色治療,將會提高患者的好轉率,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Ziegler Painful diabetic neur opathy treat ment and future aspects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8,24(11):852-857.
[2]白莉,吳杰,許敏.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中醫藥學刊,2009,23(11):11-12.
[3]劉玉萍,黃淑玉.單頻紅外線光能照射儀治療DPN療效觀察.實用糖尿病雜志,20095(5):52-55.
[4]張業輝,袁尚榮.電針對糖尿病大鼠的影響.針灸臨床雜志,2007,23(9):61-62.
132001吉林市心腦血管糖尿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