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霞 丁麗麗 梁喜娟
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診斷價值
呂偉霞 丁麗麗 梁喜娟
目的本文就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方法65例患者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d進行檢查,術前排空膀胱,取膀胱結石位,對患者外陰、陰道及腔頸進行常規消毒后麻醉。使用5%葡萄糖作膨宮介質,膨宮壓力一般保持在13~16kPa,用探針探明宮腔的大小及方向,擴張宮頸,將宮腔鏡緩緩置入宮腔進行檢查。宮腔鏡檢查后刮取子宮內膜或直視下定點取材病理檢查。將病理檢查結果與宮腔鏡檢查結果作一對比。結果患者均一次手術成功,均無并發癥發生。65例患者中,子宮內膜炎檢出率為93.3%;子宮內膜息肉檢出率為100%;子宮黏膜下肌瘤檢出率為87.5%;子宮內膜增生檢出率為90%。宮腔鏡檢查共檢出61例,準確率共計為93.8%。結論從本文中可看出,宮腔鏡檢查對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增生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的檢出率都較高。可見宮腔鏡檢查對診斷異常子宮出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宮腔鏡檢查;異常子宮出血;檢出率
宮腔鏡檢查(hysteroscopy)是采用膨宮介質擴張宮腔,通過纖維導光束和透鏡將冷光源經宮腔鏡導入宮腔內,直視下觀察宮頸管、宮頸內口、宮內膜及輸卵管開口,以便針對病變組織直觀、準確地取材并送病理檢查;同時也可在直視下行宮腔內的手術治療。宮腔鏡檢查的適應證有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斷、宮腔粘連的診斷等[1]。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癥狀之一,本病的病因復雜、多樣且具有變化性,如不及時診斷治療可延誤病情[2]。本文就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的65例患者中,均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42±0.5)歲,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或血性分泌物、經期延長或月經量增多、絕經后出血等。排除急性盆腔炎感染,心、肝、腎功能衰竭急性期患者。65例患者入院后均仔細詢問病史,進行全身檢查、婦科檢查、宮頸脫落細胞學及陰道分泌物檢查。
1.2 方法
1.2.1 宮腔鏡檢查時間 65例患者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d進行檢查,不規則出血患者則應先給予對癥治療,在止血后任何時間接受宮腔鏡檢查。
1.2.2 宮腔鏡檢查操作方法 65例患者術前排空膀胱,取膀胱結石位,對患者外陰、陰道及腔頸進行常規消毒后麻醉。使用5%葡萄糖作膨宮介質,視情況保持一定的膨宮壓力,一般保持在13~16kPa,用探針探明宮腔的大小及方向,擴張宮頸,將宮腔鏡緩緩置入宮腔。從宮頸管由外向內檢查,再從宮底由內向外檢查,由遠至近的觀察子宮的后、側、前壁及子宮底、左右子宮角和輸卵管開口等部位,如發現可疑病灶,進一步局部觀察。然后緩慢退出宮腔鏡體[3]。宮腔鏡檢查后刮取子宮內膜或直視下定點取材病理檢查。將病理檢查結果與宮腔鏡檢查結果作一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11.10軟件。
2.165 例患者宮腔鏡檢查手術情況 患者均一次手術成功,手術時間約為5~10min,手術出血少,術后常規口服抗生素以預防感染。患者術中、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
2.2 病理檢查結果與宮腔鏡檢查結果比較 65例患者中,病理檢查結果其中15例為子宮內膜炎,宮腔鏡檢出為14例,檢出率為93.3%;病理檢查結果其中24例為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檢出為24例,檢出率為100%;病理檢查結果其中16例為子宮黏膜下肌瘤,宮腔鏡檢出為14例,檢出率為87.5%;病理檢查結果其中10例為子宮內膜增生,宮腔鏡檢出為9例,檢出率為90%。綜上所述,65例患者中,宮腔鏡檢查共檢出61例,準確率為93.8%。
異常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在異常子宮出血的疾病診斷中,尤其以絕經后出血癥狀越來越引起臨床的重視。主要原因為絕經后出血常常是婦科惡性腫瘤的信號,故探究其出血原因非常重要[4]。對于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斷,傳統的方法采用診斷性刮宮及B超,但傳統的刮宮術最多只能刮掉60%~80%的內膜,對許多宮腔內病變仍存在漏診的可能,據文獻報道,即便有經驗的婦科醫師,診刮時也可能遺漏1/4~1/3的宮腔面積。B超檢查與其他檢查方法相比具有無創傷、操作方便、無痛苦的特點,但其對宮腔內病變的檢出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宮腔內較小的病變,B超檢查很難發現。典型的盆腔占位性病變通過B超可以檢測出來,但對于較小的黏膜下肌瘤、息肉以及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精確診斷一直比較困難[5]。宮腔鏡檢查在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方面有重要價值,尤其是小的黏膜下肌瘤位于宮腔可引起嚴重的出血而內診查不到,單純B超也不易發現,宮腔鏡可即刻做出診斷[6]。近年來隨著宮腔鏡檢查技術及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斷中的敏感性也隨之提高。目前比較廣泛應用的宮腔鏡為電視宮腔鏡,經成像裝置把宮腔鏡內圖像直接顯示在電視屏幕上觀看,使宮腔鏡檢查更為方便。宮腔鏡檢查是利用連續灌流技術和電視圖像顯示技術,可以直觀清晰的觀察整個宮腔,能直接觀察視子宮內膜的變化情況,能準確描述病灶部位及其形態特征,使復雜的宮腔環境一目了然,還可以對病變部位進行定位取材活檢,提高診斷的準確性[2]。本文中,子宮內膜炎的宮腔鏡檢出率為93.3%,子宮內膜息肉的檢出率為100%,子宮黏膜下肌瘤的檢出率為87.5%,子宮內膜增生的檢出率為90%。由此可看出,宮腔鏡檢查對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增生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的檢出率都較高。可見宮腔鏡檢查對診斷異常子宮出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除此,宮腔鏡檢查還可以與陰道 B超、組織病理學相結合來減少漏診、誤診,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率[7]。宮腔鏡具有能直接觀察宮腔內情況,發現宮腔內的病變;能在直視下活檢、取異物及粘連分離、實現定位取材;提高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等病變診斷率的優點。綜上所述,宮腔鏡檢查檢出率高,并且操作方便,手術安全,患者的痛苦相對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高云荷.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1):363-364.
[2]馬春平.宮腔鏡用于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價值.中國實用醫藥,2012,7(2):89.
[3]王阿囡.宮腔鏡檢查在臨床診斷中的價值.吉林醫學,2012,33(6):1292.
[4]張麗.宮腔鏡診治異常子宮出血226例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6):86-87.
[5]寧杭.探討宮腔鏡聯合超聲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診斷價值 .內蒙古中醫藥,2010,5:3-6.
[6]杜巧玲,張宏偉.宮腔鏡檢查在子宮異常出血中的診斷價值.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5,3(21):2218-2219.
[7]夏恩蘭,彭雪冰,成九梅,等.宮腔鏡和B超對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價值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5):305-306.
474250河南省鎮平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