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婦科疾病術后致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5例報告
張敏
婦科術后;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
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靜脈系統不正常地凝結,好發于下肢。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婦科術后共發現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5例,現報告如下。
例1:患某,47歲,因子宮肌瘤于2008年2月20日入院。入院檢查:一般情況好,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體重56kg。入院后在充血硬膜外麻醉下行經腹全子宮及左側附件切除術,術后當日補液、抗生素預防感染,止血敏3g靜脈滴注防止出血。術后第6日患者感左下肢小腿部疼痛,麻木不適,腓腸肌增厚、壓痛,發熱,體溫37.5℃;靜脈造影顯示左下肢小腿部深靜脈血栓形成。及時給予抗凝、祛淤輔以抗生素,抬高患肢,局部熱敷,治療4d,臨床癥狀消失。
例2:患某,48歲,因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于2008年12月10日入院。入院檢查:貧血貌,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肝脾肋下未觸及腫大,體重50kg,血Hb6lg/L。入院后輸全血800ml,糾正貧血。于12月15日在持續硬膜外麻醉下行經腹全子宮及右側附件切除術,術后當日輸全血400ml,靜脈滴注止血敏3g,防止出血。術后第7日,患者左下肢脹痛,活動受限,左下肢腫脹,皮膚溫度升高,卵圓窩處壓痛,發熱,體溫38.2℃;彩色超聲提示左側股靜脈血栓形成。積極給予抗凝、祛淤輔以抗生素,局部熱敷,抬高患肢,治療20d,臨床癥狀消失。
例3:患某,40歲,因子宮肌瘤于2009年7月19日入院。入院檢查:貧血貌,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肝脾肋下未觸及腫大,體重53kg,血Hb74g/L。入院后輸全血400ml,糾正貧血。于7月24日在持續硬膜外麻醉下行經腹全子宮及左側附件切除術,術后當日輸全血400ml。術后第9日患者左下肢脹痛,活動受限,左下肢腫脹,皮膚溫度升高,卵圓窩處壓痛明顯,發熱,體溫38.5℃;彩色超聲提示左側股靜脈血栓形成。積極給予抗凝、祛淤輔以抗生素,局部熱敷,治療8d臨床癥狀消失。
例4:患某,46歲,因子宮腺肌病于2010年8月24日入院。入院檢查:一般情況好,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肝脾肋下未觸及腫大,體重56kg。于8月2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經腹全子宮及左側附件切除術,術后當日靜脈滴注止血敏3g,防止出血。術后第4日患者左下肢小腿部疼痛、麻木,腓腸肌增厚、壓痛,發熱,體溫37.4℃;靜脈造影提示左下肢小腿部深靜脈血栓形成。經抗凝、祛淤治療5d,臨床癥狀消失。
例5:患某,49歲,因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于2011年9月29日入院。入院檢查:貧血貌,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肝脾肋下未觸及腫大,體重54kg,血Hb66g/L。入院后輸全血800ml糾正貧血。于10月4日在持續硬膜外麻醉下行經腹全子宮及左側附件切除術,術后當日輸全血400ml,靜脈滴注止血敏3g,防止出血,術后第7日患者左下肢脹痛,活動受限,皮膚溫度升高,發熱,體溫38.6℃;彩色超聲提示左側股靜脈血栓形成。積極給予抗凝、祛淤輔以抗生素,局部熱敷,治療19d臨床癥狀消失。
在生理狀態下,血液中存在著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但有時在某些促進凝血過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的動態平衡,觸發了凝血過程,血液便可在心血管腔內凝固,形成血栓。其中血流速度緩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流速度緩慢一方面增加了血小板和血管內膜接觸的機會,另一方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可在局部達到凝血過程所必須的濃度。此外,血流速度緩慢,可使組織缺氧,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激活凝血過程,并發血栓形成。婦科手術的患者,術時、術后均須臥床,下肢靜脈回流緩慢,而下肢靜脈有靜脈瓣,靜脈瓣內的血流不但緩慢,而且呈漩渦,同時靜脈壁較薄,容易受壓,使血液壅滯,而易于形成血栓。上述5例患者血栓形成均發生于左下肢,其中有2例發生于左下肢小腿部,因為左側骼總靜脈受右骼總動脈的跨越可能受壓,影響左骼股靜脈血液回流,易發生血栓,小腿肌肉靜脈叢和瓣膜凹血液最易壅滯,是血栓形成的好發部位。
除血流速度緩慢外,血液凝固性增加也可并發血栓形成,婦科手術創傷性應激,可以引起血小板反應性改變,釀成高凝狀態;術后大劑量應用促凝血藥物止血敏也可能形成血栓。上述5例患者中有4例術后當日靜脈滴注止血敏3g以防止出血。另外,多次接受輸全血患者,血液中可產生白細胞凝集素和血小板凝集素,這也可能為血栓形成的一個誘因,上述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輸全血1200ml,有1例輸全血800ml。
總結5例病例,提示婦科手術后的患者應常作下肢升屈運動和早日離床活動,術后慎用促凝血藥物,有輸血指征時采用成分輸血,以防止術后靜脈血栓形成。
402281重慶市江津區賈嗣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