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霞
淺談我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實施細則
張金霞
目的為了認真貫徹執行《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管理制度》,保證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減少細菌的耐藥性,加強醫院抗菌藥物的管理,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經濟的藥品。方法根據我院中醫醫院的特點,今年著重布署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工作。結果通過嚴格執行我院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全院職工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認識得到了重視。結論從2012年的第2季度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符合規定的標準。(門診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小于30%,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小于6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人每天40DDDS以下。)
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
1.1 建立院里組織機構 成立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工作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成員為業務院長,藥劑科主任,臨床藥師,及內、外、婦、兒科主任。根據我院抗菌藥物目錄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制度。各科室要根據本科收治患者特點制定本科室抗菌藥物應用細則,由科主任負責執行。
1.2 依據抗菌藥物應用指導原則,制定我院抗菌藥物目錄表。每季度根據我院感染科細菌耐藥率的統計數據及其在臨床使用的療效制定我院抗菌藥物用藥目錄,停用使用耐藥性較高的抗菌藥物,基于我院中醫院的特點,提倡和鼓勵醫師盡量用中藥治療,例如像復方丹參酮、牛黃消炎片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抗菌藥物。我院現有應用臨床的抗菌藥物品種不多,沒有特殊情況,嚴格控制新品種采購。如需購入新品種,需經藥事管理委員會和抗菌藥物工作小組例會討論通過后,藥品供應科方能購入。定期修改我院抗菌藥物目錄表,分發到各科室,讓臨床醫師重點掌握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藥物的品種,沒有特殊病例,盡量使用非限制使用類的抗菌藥物。
1.3 藥品采購方面。嚴格控制院里抗菌藥物的品種。同一通用名稱注射劑和口服劑型控制在2種以內,具有相似相同藥理學特征的抗菌藥物不得重復采購。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不超過5個品規,注射劑不超過8個品規。氟奎諾酮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各不超過4個品規。深部真菌類抗菌藥物不超過5個品規。
1.4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標準。綜合醫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急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4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每人每天40DDDS以下。
1.5 開展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知識的學習培訓。醫務科負責舉辦全院臨床醫師、醫技科室成員、新醫生上崗前等不同類型培訓班,并根據培訓內容進行考核。臨床藥師在培訓中擔負重任,院里要定期派臨床藥師外出學習、進修,不斷了解掌握新知識;并請專家來我院進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專題講座;動員全院重視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提高我院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用藥水平。
1.6 加強數據統計的準確性,分析結果及時上報。藥劑科和感染科每月負責統計各科抗菌藥物使用率、聯合用藥率、微生物送檢率、抗菌藥物處方比,抗菌藥物品種消耗量,及全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等各項報表并將分析結果上報醫務科,醫務科根據上報的分析結果每月以考評的形式向全院公布。同時藥劑科和感染科每季度對統計結果通過《感染通訊》和《藥訊》公布不合理用藥品情況,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對違反規定的醫師給予警告,嚴重的予以處罰。感染科每月公布醫院細菌培養耐藥率,為臨床醫生提供選藥依據。藥事管理委員會每季度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和細菌藥敏及耐藥情況例會研究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7 完善技術支撐體系設置感染性疾病科,并根據需要建立臨床微生物室,配備感染專業醫師、微生物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和臨床藥師,并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為醫師提供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相關專業知識,對臨床科室抗菌藥物應用進行技術指導。
1.8 落實分級管理制度醫療機構明確本機構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對不同管理級別的抗菌藥物處方權進行嚴格限定,明確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分級管理制度的落實,杜絕醫師違規、超級處方的現象。藥師經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藥物調劑資格,有權拒絕不合理處方調配。
1.9 嚴格督查病歷。我院配有兩名臨床藥師,隔周在業務院長帶領下定期查房并檢查病歷,病案中必須記錄使用抗菌藥物的原因,如有不合理抗菌藥物用藥現象,及時予以更正,按正確的臨床經驗及抗菌譜選藥,并按藥敏結果選用價格較低的有效藥物。抗菌藥物使用合理與否,關鍵要求醫生自覺遵守抗菌藥物使用原則,自覺執行抗菌藥物使用方案,自覺抵制促銷藥品中的不良行為。
1.10 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要肩負重任,在查房過程中臨床藥師加強抗菌藥物知識講解宣傳,指導合理用藥,并對出院帶藥患者重點交代,保證所帶藥品合理應用。
2.1 我院感染科和藥劑科共同承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數據統計分析。
2.2 有關統計表如下:1)門診(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統計表(內容包括:監測病案、抗菌藥物使用率、合格使用率、不合格使用率、一聯用藥率、二連用藥率、三聯用藥率)2)門診(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排序3)一類切口圍手術期應用抗菌藥物統計表4)每月抗菌藥物監測匯總表5)門診(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處方比、使用強度匯總表。
2.3 每月科室負責人認真填寫表格,做出統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上報醫務科。
3.1 通過填寫2012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統計表、2012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排序統計表、2012年第二季度一類切口圍手術期應用抗菌藥物統計表,其分析結果為:監測病案共1817例,其中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平均為51.3%,比第一季度降低了近20個百分點,已經達到正常范圍。一聯用藥率為80.2%,二聯用藥率19.5%,圍手術期合理使用率平均為63.2%。
3.2 分析結果與建議1)出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均在62%,此項監測數據略高于正常范圍。2)使用抗菌藥物構成比中頭孢哌酮舒巴坦鈉使用率大幅度下降,抗菌藥物使用種類選擇基本合理。3)剖宮產手術圍術期用藥比較規范,上季度某些婦科手術抗菌藥物品種選擇不正確,大多選擇頭孢吡肟和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等三級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藥物,院里對此例會通報,這季度此現象已經杜絕,按要求選用了頭孢曲松鈉,涉及到陰道炎癥時可加用甲硝唑。
3.3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外科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應用時間過長。調查發現,術前停藥大于3~7d的構成比為43.3%,雖然相比以前有所下降,但仍不合理。手術后連續用藥數次或數天并不能進一步提高預防效果。治療前使用抗菌藥物患者病原學送檢率過低。這表明臨床醫師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借助微生物檢測指導用藥意識不強,原因可能為:臨床醫師對微生物送檢的認識不夠;住院患者周轉快而微生物檢測培養時間長,結果報告較慢,對治療指導幫助意義不明顯;檢測費用較高,部分患者難以接受。因此,一方面,應強化臨床醫師的病原送檢意識,提高微生物送檢率。另一方面微生物室要為臨床醫師做好細菌解釋,提高檢測速度。4雖然我院按照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指導原則做了不少努力,但還存在不足,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改進,力爭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藥品。
132500吉林省蛟河市中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