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發 周麗程 魏桂林
36例狼瘡腦病的臨床分析
劉先發 周麗程 魏桂林
目的探討狼瘡腦病的臨床特點及發病機制,從而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減少死亡改善預后。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06~2010年內收治的已經確診狼瘡腦病的36例患者,歸納總結其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結果狼瘡腦病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重要死因,正確治療NPSLE可顯著改善SLE重要死因,并可顯著改善SLE患者的預后。結論雖然狼瘡腦病死亡率較高,但諾能早期確診并正確治療,可顯著改善預后。
狼瘡腦病;分析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合并精神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稱為神經精神性狼瘡(NP-SLE)。文獻報導25% ~80%SLE患者病程中出現NP-SLE,屬狼瘡活動,死亡率較高[1],如能早期發現明確診斷,早期給予恰當治療,可延長生命、或大減少致殘率、死亡率。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06~2010年內收治的已經確診狼瘡腦病的36例患者,歸納總結其臨床特點。
1.1 一般資料 36例研究對象,其中女34例,男2例,年齡10~55歲,平均(26±4.5)歲,研究對象均符合狼瘡腦病診斷標準:符合美國風濕學會(ARA)1982年制定的SLE診斷標準[2],同時符合以下3項標準中的一項:(1)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癲癇發作、頭痛、嗜睡、眩暈、視物模糊等)伴EEG、CSF及頭部CT/MRI中》1項異常;(2)中樞神經系統體征(腦神經損害、舞蹈樣動作、震顫、昏迷、偏癱、失語、腦膜刺激征、視盤水腫);(3)急性器質性腦病綜合征(OBS,急性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異常)。同時排除顱內感染、腫瘤、低氧血癥(PaO2<6.67kPa)、高血壓(舒張壓)90mm Hg)、尿毒癥(血尿素氮>35.5mmol/L)嚴重的電解質及藥物等因素。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腰穿測定腦脊液壓力、蛋白、糖、氯化物、細胞學、IgG等檢查,所有患者經頭顱CT/MRI檢查,并記錄血尿常規、血沉ESR、CRP、補體3、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抗體、抗Sm抗體、抗心磷脂抗體(Acl)等結果,確診CNS-SLE者給予甲基強的松龍(MP)(0.5-1.0g)×3d或聯合環磷酰胺(CTX)(0.6~1.0)/次,沖擊治療,并根據患者不同病情,給予降顱壓、止驚、抗炎等支持對癥治療。
2.1 臨床表現 CNS-SLE表現有精神異常(躁動、淡漠、幻覺、猜疑、妄想、自殺行為等)29例(80.5%)、癲癇19例(52.8%)、意識障礙17例(47.2%)、頭痛16例(44.4%)、視物模糊7例(19.4%)、言語不清8例、吞咽困難6例、偏癱4例、雙下肢癱1例、其他表現有發熱21例,皮疹14例,關節痛15例。
2.2 實驗室、影像學檢查 所有研究對象血常規白細胞、血小板異常減低者多達31例(86.1%),并ESR、尿蛋白、CRP、C3、ANA、抗 ds-DNA、抗 Sm 抗體、Acl異常明顯,80.1% 患者腦脊液符合狼瘡腦病特點。頭CT/MRI陽性表現有腦軟化灶、腦水腫,腦低密度灶、腦室擴張、腦梗死、點狀出血21例(占58.3%)。
2.3 治療及預后 CNS-SLE確診后單用MP0.5或1.0連續沖擊再漸減量,有效24例,(66.7%),應用MP+CTX治療有效31例(86.1%),無效5例,死于感染1例、腎衰竭4例。
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NPSLE是SLE累及中樞神經系統重要表現,占SLE患者25%以上。本研究中有3例(占8.3%)因腦病癥狀首次就診,說明SLE可以為NPSLE為首發表現,其余33例患者發生NPSLE前已明確診斷為SLE,病程不等,反映SLE無論病程長短均可發生NPSLE,5年以內發生有25例占69.4%。因此,SLE患者如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表現,應注意是否為NPSLE,而且腦炎、青少年腦血管病、精神異常者應常規進行相關SLE檢查。
常見的神經精神狼瘡表現:中樞神經系統表現:輕度:頭痛,急性神經錯亂,焦慮,認知障礙,情緒失調,精神障礙。重度:無菌性腦膜炎,癲癇發作,腦血管病,脫髓鞘綜合征,脊髓病變,運動障礙。周圍神經系統表現:輕度: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重度:格林巴利綜合征,重癥肌無力,顱神經病變,單神經病變,多發性神經病變,神經叢病變。存在上述臨床表現,并除外感染藥物,代謝性等繼發因素的情況下,結合影像學、腦脊液、腦電圖等檢查可診斷神經精神狼瘡,以高級皮層功能障礙為表現的神經精神狼瘡,多與抗神經元抗體、抗核糖體P蛋白抗體相關,有局灶性神經定位體征神經精神狼瘡,又可進一步分兩種情況,一種伴有抗磷脂抗體陽性,另一種常有全身血管炎表現和明顯病情活動,在治療上應有所側重,橫貫性脊髓炎在狼瘡不多見,表現為出現感覺平面、截癱,可伴有病理征陽性,脊髓的磁共振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目前狼瘡腦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及實驗檢查,影像學檢查對NPSLE的診斷有一定的價值,尤其是MRI在確定腦部病變的有無、部位及發展過程上具有較大優勢,在評價病變的進展及轉歸中起重要作用[3],本研究中58.3%的患者均有頭CT或頭MRI的責任病灶或典型表現,如全部患者行頭MRI檢查可能陽性率更高。
NPSLE的發病機制歸納起來有以下方面:①血管機制[4]:使NPSLE患者出現類似腦梗塞的臨床和影像學表現。②細胞毒性[5]:NPSLE患者血液中存在抗腦組織抗體,可損傷腦細胞和血腦屏障,引起腦水腫,表現為腦炎癥狀,如意識障礙、癲癇、精神異常。③無菌性腦膜炎[6]:表現為腦膜刺激征。每個NPSLE患者同時存在上述3種機制,如表現復雜多樣。在本研究中,36例患者中有腦部癥狀者11例,陽性體征有11類,體現了NPSLE表現的多樣性。本研究顯示:出現頻率最多的癥狀是精神異常 29例(80.5%)、癲癇 19例(52.8%)、意識障礙17例(47.2%),出現頻率最多的3個體征是肢體無力26例(72.2%)、病理反射22例(61.1%)、意識障礙17例(47.2%)。本次研究中意識障礙發生率在癥狀和體征中均居前位,反應NPSLE造成的病情較嚴重。近期NPSLE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減退也日益受到重視,文獻報道,因海馬受累或廣泛血管病變可引起NPSLE患者智力減退,本研究中22例(61.1%)患者智力減退,說明NPSLE引起患者智力減退并不少見。NPSLE是SLE重要死因,正確治療NPSLE可顯著改善SLE重要死因,正確治療NPSLE可顯著改善SLE患者的預后。另外本研究仍顯示:狼瘡性腎病是SLE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本研究中31例患者在病程中均出現腎臟受累,本研究結果符合腎功能衰竭是導致SLE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說法。此次研究顯示,激素仍然是治療NPSLE的基礎藥,24例患者(66.7%)單用激素就可改變病情,還有一些患者配合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上升為31例(86.1%),而血漿置換因價格昂貴、血源緊張,很多地區衛生機構很難應用于臨床,故難評價其療效。
[1]張繆佳.風濕性疾病診斷流程與治療策略.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5-51.
[2]王海燕.腎臟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861-890.
[3]Karassa FB,Ioannidis JP,Boki KA,et al.Predictors of clinical outcome and radiologic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neuropsyshiatric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m J Med,2000,109(8):628-634.
[4]Calamia KT,Baabanove M.Vasculit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 Dermol,2004,22(2):148-156
[5]Tomita M,Khum DL,Blehm BH,et al.The potential pathogenetic link between peripheral immune activation and centr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d Hypotheses,2004,62(3):325-335.
[6]鄭文軍,林有坤,嚴煜林,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腦脊液檢查分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18(1):23-24.
[7]單秀霞,張薇,張曉棟.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人民軍醫,2008,51(2):99-100.
341000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