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緯同
眼球穿孔傷117例臨床分析
宋緯同
目的分析研究眼球穿孔傷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117例眼球穿孔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對117例(117眼)眼球穿孔傷行傷口縫合、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玻璃體切除、硅膠外填壓、環扎、眼內異物摘除等配合全身、局部應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等治療。結果117眼中63眼(53.85%)術后視力比術前提高,39眼(33.33%)術后視力0.05以上,95眼(81.20%)保住了眼球,無一例發生交感性眼炎。結論恰當的傷口處理聯合手術治療,合理術后治療可以為眼球穿孔傷保留眼球并恢復視力提供機會。
眼球穿孔傷;交感性眼炎;角膜穿孔;臨床分析
眼球穿孔傷是眼科急診,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也較常見,因此,應予高度重視,積極爭取時間,予以正確治療,盡量減輕對視功能的損害,最大限度地挽救視力,降低致盲率[1]。本文回顧我科對于117例眼球穿孔傷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現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17例(117眼),男68例,女49例,年齡9~62歲,平均34.8歲;受傷到就診時間2h~7d,平均18.5h。受傷部位:角膜穿孔82眼,角鞏膜穿孔21眼,鞏膜穿孔14眼。右眼79例,左眼38例,全部為單眼。致傷物分別為鐵屑、石渣、玻璃、棍棒、鋼絲、鉛筆、小刀、鞭炮等。
1.2 治療方法 兒童患者用全身麻醉,成人患者用局部麻醉。(1)傷口縫合:在手術顯微鏡下用慶大霉素稀釋沖洗傷口,清除脫出傷口內的玻璃體、晶狀體及凝血塊等,還納干凈的葡萄膜組織,密閉縫合角膜、鞏膜傷口。有43眼聯合鞏膜外冷凝,12眼聯合硅膠外填壓,6眼聯合鞏膜外環扎。(2)外傷性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有21眼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摘出或常規白內障囊外摘除術。(3)玻璃體切除:有20眼施行早期玻璃體切除術,常規安置鞏膜環氣帶。經睫狀體平坦部行三切口玻璃體切除術。(4)眼內異物摘除:有5例眼球內非磁性異物經玻璃體切除摘除,有10例眼球內磁性異物經磁鐵吸出6例。術后常規給予抗感染、抗炎治療,防治后發病。
117 眼中63眼(53.85%)術后視力比術前提高,39眼(33.33%)術后視力0.05以上,95眼(81.20%)保住了眼球,全部患者眼球傷口對合良好。隨訪觀察6~12個月,2眼發生感染,4眼出現眼球萎縮,無一例發生交感性眼炎。
眼球穿孔傷根據受傷的部位分角膜穿孔傷、角鞏膜穿孔傷和鞏膜穿孔傷[2]。角膜穿孔傷口的形態有兩種表現,即規則的線形傷口和不規則的丫形或星形傷口。小于3mm的線狀傷口可自行閉合,留下點狀或線狀瘢痕。較大的角膜傷口,無論是否規則,均常伴有虹膜嵌頓或脫出于傷口,前房變淺,瞳孔變形。致傷物刺入較深時,晶狀體囊膜可穿孔、破裂,晶狀體混濁,甚至晶狀體物質出現在前房或嵌頓于傷口。角鞏膜穿孔傷很容易傷及虹膜、睫狀體、晶狀體及玻璃體,引起眼內容物脫出和眼內較多出血,伴有明顯的眼痛和刺激癥狀。因傷及睫狀體,發生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性增大。鞏膜穿孔傷,前部鞏膜穿孔傷可直接查見傷口,小的鞏膜傷口,由于球結膜出血遮蓋,容易漏診。直肌肌腹下,后鞏膜的傷口,有時不易直接查出,臨床表現為結膜下大量瘀血,前房和玻璃體積血,眼壓較低,眼球向穿孔方向運動障礙,視力嚴重下降。手術探查可發現鞏膜傷口及脫出的眼內容物[3-4]。本組63眼術后視力比術前提高,39眼術后視力0.05以上,95眼保住了眼球,全部患者眼球傷口對合良好。故總結如下:(1)對嚴重眼球穿孔傷,盡快行初期縫合手術。術前檢查避免壓迫眼球,對患兒或不合作的患者應在全身或局部麻醉下進行檢查,術前手術野的沖洗由術者參與完成,以減少眼內組織脫出的機會。(2)傷口處理:①創口小而又未裂開,無眼內容物脫出者,可不必縫合;②較大的創口有眼內容物脫出者,應盡早縫合關閉創口。葡萄膜組織脫出時間長,污染嚴重時,給予剪除。需要還納的葡萄膜組織,用抗生素液沖洗后,去除表面分泌物,送入眼內。嵌于傷口的葡萄膜組織,應徹底分離,推入眼內。脫出的晶狀體、玻璃體均予剪除。眼球穿孔傷合并眼內異物,對容易取出者,清創縫合時一并取出;取出困難的異物,則先縫合創口,再考慮眼內異物摘除。
[1]梅科.眼球穿孔傷 33例.實用醫學雜志,2009,25(7):1120-1122.
[2]馬志中.眼外傷調查發展概況.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1995,17(1):1-4.
[3]張淑靜,張宏文.眼球破裂傷一期手術修復體會.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7,29(8):632.
[4]李紹珍.眼科手術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8-863.
615000四川省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