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燕 汪鏡儒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為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為咳嗽,血痰或咯血,氣短或喘鳴,體重下降,胸痛,聲音嘶啞等癥狀。以咳嗽性暈厥為首發表現者并不多見,我院2011年7月收治以咳嗽暈厥為首發表現的肺癌1例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70歲,因反復短暫性神志不清4年為主訴而入院。本院急診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轉入神經內科治療。患者4年前開始出現劇烈咳嗽后神志不清,面色蒼白,無出冷汗,約10余秒后神志轉清。清醒后感無力對發作情況無記憶,無肢體抽搐,無嘔吐,4年期間共發作5次,癥狀類似。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10年,平日服用氨氯地平,有吸煙史50年,每日半包。入院后查體:Bp110/70 mm Hg,P 70次/min,神志清,顱神經(-),兩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啰音,Hr70次/min,律齊,腹部平軟,四肢肌力正常。心電圖:竇性心律,左心室勞損。動態心電圖:竇性心律,室上性早搏169個。頭顱MRI:右側基底節區腔隙梗死。腦電圖未見異常。X胸片:右上肺炎癥,排除阻塞性肺炎可能。胸部CT:右上肺類圓形陰影,邊緣呈分葉狀,肺門淋巴結腫大。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病理診斷為小細胞未分化癌。腫瘤指標中:癌胚抗原27.31ng/ml(參考值:0.00~5.00ng/ml),CA724:1.5U/ml,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凝血指標基本正常。診斷為:咳嗽性暈厥,肺癌。
咳嗽性暈厥在臨床上并不多見,是指由于劇烈咳嗽誘發一過性意識喪失。一般不超過30 s,發病后能自行蘇醒,不留后遺癥的一種綜合征[1]。病因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肺癌和胸腔積液等。病因復雜,并需要與心源性暈厥、腦源性暈厥、血管迷走性暈厥、體位性暈厥及癲癇等鑒別[2]。
咳嗽性暈厥的發病機制目前并不明確,大致有下列幾種學說:一是腦循環障礙學說:認為劇咳導致腦循環障礙,腦缺血而引起暈厥。機制有兩方面:劇烈咳嗽的間接作用:劇烈咳嗽時,胸腹腔內壓劇烈升高,使靜脈血回流發生障礙,右心排血量降低,左心排血量下降,從而導致腦供血不足。劇烈咳嗽的直接作用:Mcintosh認為,劇烈咳嗽使胸內壓,腹內壓迅速升高,并將升高的壓力通過硬脊膜下腔傳遞到顱內,使得腦脊液壓力升高,壓迫顱內血管,造成腦缺血。多數人接受這一學說。二是心源性學說,三是腦震蕩學說,四是迷走反射學說[3]。Lindegard認為中樞神經系統有某種異常,是咳嗽性暈厥的發病易患因素。譬如腦腫瘤使大腦對咳嗽的反應易引起發作[4],腦部的基礎血管條件,包括腦動脈是否存在硬化和狹窄,靜脈回流狀況等決定患者對一過性缺氧的的耐受性,患者基礎血流差,容易發生暈厥[5]。該患者有多年高血壓病史,腦動脈硬化狹窄,可能也是導致暈厥發生的因素之一。
本病例患者病程長達4年,共發作5次,最后一次詳細詢問病史,發現發作前有劇咳,結合患者有大量吸煙史,入院給予胸片和腫瘤指標檢查結果有異常。進一步查胸部CT,纖維支氣管鏡,從而確診為肺癌。而患者前4次發作時就診,被診斷為“腦源性暈厥?心源性暈厥?”多次重復檢查頭顱MRI,動態心電圖均未能及時確診。這與咳嗽性暈厥在臨床上不多見,基層醫院的醫師對其認識不夠,未詳細詢問病史,忽視了對肺部方面的檢查有關。暈厥的原因很多,是一個跨學科的臨床癥候群。故各個科室的醫師為查明暈厥的原因,應拓寬思路,詳細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開展各個相關檢查手段,以利于患者的診斷診療。
[1]侯會玲,聶秀紅,咳嗽性暈厥的危險因素及治療策略的探討.臨床肺科雜志,2009,14(2):175-176.
[2]鄺賀玲,內科疾病鑒別診斷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731.
[3]席素婷,胡兆狄,于宏,等.咳嗽暈厥綜合征13例報告.中國綜合臨床學雜志,2004,6(6):48.
[4]張金銘.呼吸系統疑難雜癥和罕見病.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4.
[5]Kuchem,Walpoth N.Wustmamn K,et al QR in V1-an ECG sign associat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stra inandadveres clinicaloutcom ein pulmonaryembolsim,EurHeart J,2003,24(12):11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