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明軍 葉波
腸及腸系膜在腹腔具有相對的活動性,其損傷在腹部鈍性傷中均比較少見,發生率低于肝脾腎等臟器,在腹部鈍挫傷檢查中易被忽視,造成誤診或漏診;而腸及腸系膜損傷可引起腸道穿孔、腸系膜血管斷裂、并發致命性腹膜炎,如不及時診斷后果嚴重,甚至死亡[1]。這就需要更好了解腸損傷的CT表現,及時、準確診斷,為臨床及時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本文收集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間經手術證實的16例腸損傷的病例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結合相關文獻探討其CT表現,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和診斷水平。
1.1 一般資料 搜集自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間經我院手術證實的16例腸損傷病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齡為5~65歲,傷后檢查時間0.5 h~1 d,其中:車禍傷9例,墜落傷5例,擊傷3例。臨床表現輕重不同,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和腹膜刺激征。
1.2 檢查方法 16例患者均行螺旋CT檢查。使用Philips MX 8000 2層 CT掃描機,120KV,170~200 mAs,螺距 1.0~1.5,層厚5~6.5 mm,512×512矩陣,掃描范圍從肝上緣至恥骨聯合。由于為急腹癥,所有病例均未作增強掃描,亦未作胃腸道檢查前必要的準備。
2.1 腸破裂8例,其中:十二指腸、空腸破裂各2例,回腸破裂1例,結腸破裂3例,多腸管破裂1例,主要CT表現為腹腔內腸管外積氣,腹腔積液,腸系膜血腫,腸壁增厚。腸管外積氣多位于前腹壁下肝前緣、劍突下隱窩,也可位于肝門區、腸系膜間。腹腔積液,位于肝脾周圍、網膜內、結腸旁溝、肝腎隱窩、腹膜后及盆腔內。
2.2 腸壁內血腫5例,其中十二脂腸、空腸各2例子,回腸1例,主要CT表現為與腸管走行一致或相鄰的類圓柱形高密度影,相應腸管管腔不同程度受壓、變窄或消失。
2.3 腸壁水腫11例,其中單純腸壁水腫2例,9例合并腸管其他損傷,主要表現為腸管壁增厚,密度減低。
2.4 腸系膜血管斷裂5例,其中腸系膜上動脈2例,腸系膜下動脈2例,多血管斷裂1例,主要CT表現為腹腔內積血,部分為凝血塊,腸系膜血腫。
急性閉合性腸及腸系膜損傷占腹部鈍性傷的5%[2],而腸道破裂及腸系膜損傷診斷一旦確定,應立即進行手術[3],腸破裂的早期診斷關系手術效果,所以早期及時準確診斷非常重要。螺旋CT檢查雖然不能直接反映腸管破裂部位及血管斷裂情況,但一些間接征像仍能較準確的反映腸管的損傷情況,相對于超聲及立位DR片來說仍是一種較好的檢查方法。
3.1 閉合性腸損傷的CT表現 ①氣腹:是診斷腸破裂的一種特異性較高的征像,多位于前腹壁下肝前緣、劍突下隱窩,也可位于破裂孔鄰近的肝門區、腸系膜間或腎前間隙內,呈弧形或小圓形,量可多可少,與破裂孔的大小及位置有關,用寬窗觀察效果較好。氣腹在排除氣胸、縱隔氣腫及膀胱破裂后,多可提示腸破裂,但腸破裂并不一定有氣腹存在,本組8例手術證實腸破裂患者CT檢查有1例未見氣腹,這可能與破裂口較小,外傷后腸痙攣、腸內容物或血塊堵塞有關[4]。②口服造影劑外溢:亦為診斷腸破裂的重要征像,但急診外傷患者,往往病情較重,不宜作相關檢查。③腹腔積液:是腸管損傷發生率最高的征象,本組16例腸損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積液,但確不是腸損傷的特有征象,腹腔實質性臟器破裂亦可引起腹腔積液,二者也可同時發生。如發現腹腔積液,應考慮到腸損傷的可能性,特別是排除實質性臟器破裂后。腹腔積液可位于肝脾外緣、結腸膀溝,也可位于網膜囊內、腹膜后、肝腎隱窩及盆腔內,根據量的多少,可位一個間隙或多個間隙。積液的CT值取決于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有否腸內容物的溢出及溢出多少,大多以液體形式存在,也可以凝血塊或血腫存在。④腸壁內血腫:多發生于小腸,結腸少見,本組5例均發生小腸。急性期表現為與腸管走行一致的類圓柱形高密度影[5],邊界多較清晰,光滑,形態多不規則,相應段腸管不同程度受壓、管腔變窄,甚至不能顯示;隨著血腫吸收,可表現為邊緣呈環形高密度和中心有融冰樣高密度片狀影,CT表現較有特征性。但本病臨床相對少見,以往文獻報到較少,在實際診斷中易被忽視而漏診,熟悉CT表現,則可提高本病診斷的準確性,以避免漏診或延誤診斷而引起腸管進一步損傷。⑤腸壁水腫:表現為腸管壁增厚,多大于5 mm,密度減低,呈條形,可位于一側管壁,也可位于兩側。腸損傷患者術后證實大多合并腸壁水腫,但CT表現往往不太典型而忽視,這可能是因位急腹癥患者不能作常規檢查前必要的腸道準備,腸內容物較多,有時與腸壁分界不清。⑥腸系膜血腫及水腫:表現為腸袢結構消失、腸管變形增厚,腸系膜增厚糾集、形態不規則,網膜囊積液混濁,局限性密度增高。⑦腸系膜血管斷裂:CT平掃并不能直接顯示腸系膜血管斷裂,只能顯示血管斷裂引起的腹腔積血,而外傷性腹腔積血原因較多,診斷腸系膜血管斷裂DSA仍是金標準。
3.2 CT檢查在腸損傷中的價值 目前腸損傷的首選檢查方法仍是CT,CT不但能發現腸損傷所引起的腹腔積液、血腫及腸系膜及腸壁水腫,更能發現腸破裂特異性較高的征像:氣腹。常規X線立位片也可作為氣腹的檢查方法,但如果氣體較少,膈下脂肪墊較厚時,易出現假像延誤診斷治療。超聲對腸損傷引起的腹腔積液較敏感,對氣腹診斷價值不大,而腸損傷特異性較高的征像氣腹,腹腔積液并不是腸損傷的特有征像,腹腔內實質性臟器損傷均可引起腹腔積液。所示臨床懷疑腸損傷的患者,應首選CT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與治療,防止漏診或誤診引起并發致命性腹膜炎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
[1]Xeropotamos NS,Nousias VE,Ioannou HV,et aI.Mesenteric injury after blunt abdominal trauma.Eur JSurg,2001,167:106-169.
[2]周榮康主編.腹部CT診斷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288-297.
[3]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 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7:421.
[4]李松年,唐光健.現代全身CT診斷學.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1248-1249.
[5]鄭婷,郭召友,等.十二脂腸壁內血腫的CT診斷價值.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3: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