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艷 秦卓君
首都醫科大學電力教學醫院神經外科,北京 100073
腦膠質瘤患者家屬焦慮心理調查
孫紅艷 秦卓君
首都醫科大學電力教學醫院神經外科,北京 100073
家屬焦慮情緒可直接影響到腦膠質瘤患者的預后及治療,本文對腦膠質瘤的流行病學、患者家屬焦慮現狀、危害及影響因素進行綜述探討,在醫學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對腦膠質瘤患者家屬焦慮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腦膠質瘤;家屬;焦慮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一經確診,往往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強烈的沖擊,患者家屬除維持原先在家庭中的角色,還需要照顧病人,體力精力的超負荷運轉,家庭經濟支出多,負擔重。近幾年,臨床上對于家屬焦慮的心理護理研究越來越關注。腦膠質瘤手術的風險大,術后并發癥及術后可能提高或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時間等因素,需要和家屬進行充分溝通,獲得理解與支持。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展腦膠質瘤患者家屬焦慮心理調查,以便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干預措施,完善患者家庭支持系統,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膠質瘤占腦腫瘤的40~50%,為一種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1]。我國資料表明,膠質瘤發病年齡有兩個相對高峰期,分別是11~20歲和31~40歲,第2個高峰期后隨著年齡的增大發病率明顯下降。根據Gousias K等[2]的研究表明膠質瘤的發病率也與顱腦外傷史有著密切的關系。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手術不易全切,治療效果差。在全身腫瘤中,惡性膠質瘤5年病死率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居第3位[3]。膠質瘤患者的預后與病理分級有密切關系,對惡性膠質瘤即使采取了各種治療手段其存活期還是以周為單位計算[3]。據最新統計報告,即使通過最積極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及化療)低級別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2年生存率也僅分別為66%、45%和9%[3]。
據冀孟菊等[4]報道,凡家屬對疾病采取樂觀、積極的應對行為者,患者的焦慮恐懼程度相對較輕;反之,家屬焦燥不安、不知所措時,患者焦慮、恐懼心理較重。根據“家庭系統理論”認為,患者發生變化時家庭成員也必定出現變化,家屬往往經歷憂慮、焦慮、緊張、無助等負性情緒[5]。研究表明,當家庭中1個成員被確診為癌癥時,不少家屬表現為沉默不語、抱怨責怪他人、無可奈何,不同程度承受強烈的心理壓力[6]。神經外科危重患者往往病情嚴重、發展迅速、預后不佳,家屬對治療過程的不了解、對疾病預后的未知及面對失去親人生命的威脅,感到無助、害怕,從而使焦慮、抑郁增加[7]。研究表明,晚期癌癥患者家屬有97%存在悲觀、焦慮的心理[8]。
癌癥患者家屬由于需要照料患者,常常影響工作、生活和睡眠,日常生活被徹底打亂,面對這么多的應激源,導致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應[9]。并且在照護患者的過程中家屬多數不告知患者真相,擔心其承受不住,在患者面前顯出輕松的樣子,內心卻要承受與親人即將生死離別的痛苦,表現出一種焦慮、甚至恐懼心理[10]??傊鄶蛋┌Y患者家屬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對娛樂調劑沒有心情,屬于長期疲憊狀態,并且焦慮情緒也易傳染給患者[11],甚至引起醫患協調不佳,也容易出現家庭成員之間的的沖突和摩擦[12]。
腫瘤患者家屬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對家屬健康有害,也會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只有真正了解影響腫瘤患者家屬心理焦慮的因素,才能進行針對性干預,減輕或消除家屬的焦慮情緒。目前的研究主要從患者家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付費方式、與患者的親緣關系、得知診斷的時間、陪護時間以及患者病情階段、是否知道真實病情、疼痛程度、預后、是否接受手術治療、是否接受化療等方面進行了探討。(1)性別:腫瘤患者家屬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焦慮水平與性別有關,女性家屬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男性家屬[13-16],但也有研究認為男女之間焦慮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7]。(2)年齡:年齡是腫瘤患者家屬焦慮和(或)抑郁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18]。患者家屬焦慮得分與年齡呈正相關[15]。在35歲之后,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高[18]。(3)文化程度:研究發現不同學歷間腫瘤患者家屬的焦慮評分無顯著差異[16,19]。(4)職業因素:職業因素不能影響腫瘤患者家屬的焦慮狀態[19]。(5)付費方式:付費方式可影響腫瘤患者家屬的焦慮程度[14,15]。醫療費用自理家屬焦慮程度較享受醫療保險患者家屬更甚[13]。(6)不同親緣關系:親緣關系也是腫瘤患者家屬焦慮和(或)抑郁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18]。不同親緣關系腫瘤患者家屬焦急、抑郁情緒檢出率有明顯差異。配偶組焦慮、抑郁情緒檢出率高于子女組、兄弟姐妹組,父母組高于兄弟姐妹組[20]。(7)得知診斷的時間:家屬得知診斷的時間可影響患者家屬的焦慮程度。家屬得知診斷的時間越短,焦慮程度越高[14,18]。(8)患者病情階段:癌癥患者家屬在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心理狀態會出現波動,焦慮分值在發病初期較高,中期時有所回落,晚期時焦慮分值再次升高[21]。(9)家屬陪護時間:陪護時間可影響患者家屬的焦慮程度,陪護時間比較有顯著差異[15]。經常陪護的患者家屬與不常陪護的家屬相比,其焦慮程度較高[14]。(10)患者是否知道真實病情:對患者隱瞞真實病情的家屬焦慮程度明顯比不隱瞞病情的家屬高[14-15]。(11)患者疼痛程度:患者疼痛程度也可影響家屬的焦慮程度,疼痛嚴重的患者家屬焦慮程度較高[14-15]。(12)患者預后:患者存活期長、預后相對好的患者家屬焦慮程度明顯低于惡性程度高、進展快的患者家屬。中晚期癌癥患者家屬的焦慮程度明顯高于早中期癌癥患者家屬[13]。(13)患者是否接受手術治療: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患者的家屬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患者家屬焦慮和抑郁程度在患者手術前1 d較入院時增加?;颊呤中g后家屬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較術前和入院時均有不同下降[22]。重大手術患者家屬的焦慮評分明顯高于一般手術患者家屬[23]。(14)患者是否接受化療:患者是否接受化療也可影響患者家屬的焦慮程度,其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接受化療的患者家屬焦慮程度較高[14-15]。
[1]周良輔.神經外科[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3:154-159.
[2]Gousias K,Markou M,Voulgaris S,et al.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of cerebral gliomas in Northwest Greece and study of potential predisposing factors 2005-2007[J].Neuroepidemiology,2009,33:89-95.
[3]江濤,劉福生.腦膠質瘤[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86.
[4]冀孟菊,康彬.惡性腫瘤患者親屬的健康教育[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4):50.
[5]王文茹,高睿,李小妹,等.急危重病人家庭應對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3,12(38):923.
[6]Wilson JH.The family education:a professional resource for families[J].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1999,37(6):22-28.
[7]泮燕紅,繆建平,徐玲麗.神經外科危重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調查[J].護理與康復,2008,7(10):734.
[8]朱桂霞,姚蘭.癌癥患者家屬身心狀況調查及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5):268-271.
[9]張孟喜,李艷群.臨終病人親屬應激水平與其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4):306-307.
[10]楊彩虹.手術患者家屬心理分析及照護原則[J].南方護理雜志,1997,4(1):31-32.
[11]張海鄰,葉文淑,謝燕京.臨終關懷在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增刊):148.
[12]羅滟.ICU護士在患者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當代護士,2003,9(5):58-59.
[13]李亞群.118例癌癥患者家屬焦慮和抑郁情緒調查[J].腫瘤學雜志,2007,13(3):239-240.
[14]張孟喜,李艷群.癌癥病人家屬焦慮狀態調查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4,19(11):53-54.
[15]于玲,李惠蘭,林樂輝.癌癥患者家屬焦慮、抑郁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J].現代醫院, 2007,7(6):151-152.
[16]杜娟,李麗禪,王慧娟.惡性腫瘤患者家屬的焦慮狀況調查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 2008,24(16):2892-2893.
[17]谷俊華,丁琛,石健,等.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家屬焦慮狀況研究 [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2):7-9.
[18]柯紀定,劉海峰,嚴培玲,等.腫瘤患者家屬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 2007, 23(8):941-943.
[19]王慶珍,辛金玲,路潛.顱腦腫瘤患兒家屬術前焦慮狀況與需求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08,8(6):17-19.
[20]柯紀定,嚴培玲,劉海豐.腫瘤病人家屬焦慮抑郁情緒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4):275.
[21]李小云,葉賽娟,盧靜霞.50例癌癥患者家屬的焦慮心理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9,7(3):266-267.
[22]周珠鳴,張燕紅,吳明琴.神經外科擇期手術家屬心理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 [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2):31-33.
[23]李天艷.外科手術患者家屬焦慮程度的分析及護理[J].山東醫藥,2002,42(26):39.
R739.41
A
2095-0616(2012)06-31-02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