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琦
江蘇省宜興市楊巷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宜興 214255
小兒斜疝嵌頓提腿復位法
王琪琦
江蘇省宜興市楊巷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宜興 214255
目的探討采用提腿復位法治療小兒斜疝嵌頓的效果,以供臨床參考使用。 方法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1999年1月~2010年10月22例兒童型腹股溝斜疝嵌頓采用提腿復位法治療的患兒資料,總結其手術方法,分析治療效果。結果 22例患兒均得到了良好的復位,腹痛、哭鬧停止。5~10 min就能完成治療過程。 結論 使用提腿復位法治療小兒斜疝嵌頓具有較好的療效,其方法簡單便利、起效快,值得在臨床應用。
兒童型腹股溝斜疝嵌頓;腹股溝斜疝;提腿復位法
腹股溝斜疝是學齡前期男孩的常見病、多發病。由于較多患兒父母常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帶養,出現兒童較為頑皮、自我“要求”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兒童會哭鬧、耍賴等,易發生腹股溝斜疝嵌頓現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導致患兒出現嘔吐、便血甚至腸道壞死、穿孔,嚴重者還會危及患兒生命[1]。筆者在臨床工作中,應用提腿復位法治療小兒斜疝嵌頓,方法簡單、方便,見效快,現將治療經驗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999年1月~2010年10月門診收治的兒童型腹股溝斜嵌頓患兒22例,其中1~5歲7例,6~7歲15例;腹股溝斜疝位置:右側16例,左側6例;伴交通性鞘膜積液3例。從患兒家屬發現至就診時間在0.5~2.0 h 16例;3~4 h 6例。患兒臨床癥狀包括:陣發性哭鬧5例,惡心、嘔吐3例,發熱0例。22例患兒均神志清楚、精神尚好,發育、營養均良好。心肺聽診均未發現異常。腹股溝處有梨形腫塊,陰囊型7例。上、中腹部無壓痛,患側下腹部壓痛,無肌緊張。腸鳴音活躍,未聞及氣過水聲。經實驗室檢查:WBC:7.2~9.6×109/L,N:45%~72%。
詳細詢問患兒的病史,包括其既往是否有疝出現,疝出現的次數、大小,是否有嵌頓。詳細檢查患兒的包塊大小、性質、是否有紅腫,檢查其睪丸是否位于陰囊,以更好地判斷患兒是否為嵌頓疝或睪丸扭轉。注意消除患兒和家屬的緊張焦慮情緒,并引開患兒的注意力。保持室內溫度適宜,醫生雙手溫暖。讓小孩仰臥于家長大腿上,不用麻醉,垂直提起患兒兩下肢,讓患兒臀部抬高與上胸、肩部成80°左右,任患兒哭鬧,隨著哭鬧疝塊漸縮小、消失,隨之小孩腹痛、哭鬧停止。一般5~10 min就能完成。
在復位成功后,患兒轉為安靜時,再次檢查患兒的腹股溝,待確定腫塊消失后,可讓患兒回家。對患兒嵌頓時間較長者,可留院觀察一段時間,注意其一般生命體征等變化。
將本次實驗所得數據錄入到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算成功復位患兒所占總數的百分比,結果使用%表示。
22例小兒均得到了良好的復位,陣發性的哭鬧轉為安靜,其腹脹消失,腹股溝的疝塊消失。成功率達到100%。
腹股溝斜疝嵌頓是臨床的常見疾病,其多發生在小腸腸管或大網膜,在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2]。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各種臨床癥狀。
兒童型斜疝均是鞘狀突未完全閉牢的情況下,因患兒頑皮、哭鬧至腹內壓力增高引起。由于解剖特點,疝囊位置低,隨腹內壓力增高時,腹環彈性擴張,導致腸管嵌入,而且越發哭鬧越發回納困難,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上述臨床癥狀。如不能及時有效地給予治療,可能會造成患兒出現絞窄性腸梗阻、腸壞死等,引起嚴重的后果。
而進入疝囊的腸管發生嵌頓后,還會出現局部腸管的血液循環障礙。由于小兒疝囊頸部和疝環比成人更加柔軟,其腹股溝管承受的壓力也較小,而小兒的血管彈性也較好,因此血液循環障礙、淤血和水腫、壞死等均發生較慢[3]。而小兒在發生疝嵌頓后,其疝囊周圍組織會出現水腫,解剖關系較為復雜,疝囊的囊壁也較為薄弱,因此在發生水腫時容易被撕裂。此外,部分兒童還往往伴有呼吸道感染、腹瀉、肺炎等,因此會增加手術和麻醉的風險,造成術后感染等情況[4]。因此,對小兒發生腹股溝斜疝給予手術治療并不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突發、嵌頓時間較短者,更不急于手術治療。
手法復位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其能夠將急診手術轉變為擇期手術,并能夠避免絞窄疝的發生。其一般適用于嵌頓時間較短,嬰兒嵌頓在12 h內、幼兒在12~24 h內;患兒的情況恢復較好,無腹脹、酸中毒和脫水現象,無腹膜刺激癥,局部皮膚無紅腫和疼痛,且觸痛較輕,疝塊較為柔軟,張力較低者。而對于嵌頓時間較長,經過手法復位約10 min仍未成功,且患兒全身狀況較差,伴有發熱、水腫和酸中毒者,有反復的大量便血、不能估算嵌頓時間的小兒,不可給予手法復位[5-6]。
筆者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對小兒斜疝嵌頓時,采用提腿復位方法,利用患兒哭鬧、腹壓增高特點,反其行之,腹環擴張時被嵌頓的腸管作為疝內容物漸回納入腹腔內,減少壓力,腸管漸縮少,入腹腔,疝塊消失,腹痛而止。該法簡單方便,無需特別設備,只要醫生掌握要領,即可以給予治療,基層醫療機構均可應用。
醫生在進行提腿復位時,要告之家屬,尤其嵌頓時間長者回復成功后,注意患兒大便,有否果醬樣血便、發熱和腹痛情況,有者立即隨診或留院觀察12 h。伴交通性鞘膜積液者,除非經常性發作,一般均能治愈。6~7歲的學齡前期兒童經常性發作,尤其咳嗽后就疝塊突出者,勸其盡早手術。
通過筆者所在醫院對22例腹股溝斜疝采用提腿復位法的患兒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所有患兒均得到了復位,效果較好。而由于患兒年齡較小,無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往往僅使用哭聲等表達,而腹股溝斜疝的病情變化較快,因此更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密切地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Hurme T,Lahdes Vasama T,Makela E, et al.Clinical findings in prepubertal girls with inguinal hern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is of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2009,43(1):42-46.
[2]Ozgediz D,Roayaie K,Lee H, et al.Subcutaneous endoscopically assisted ligation (SEAL) of the internal ring for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 in children:report of a new 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 [J].Surgical Endoscopy,2007,21(8):1327-1331.
[3]艾力合達爾·吾拉孜汗,趙雪峰.小兒嵌頓性腹股溝斜疝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醫學,2011,31(6):67.
[4]黃啟榮,吳本華.手法復位治療小兒嵌頓性腹股溝斜疝[J].實用臨床醫學,2009,10(9):78-79,84.
[5]胡琦嶸.小兒嵌頓性腹股溝斜疝手法復位112例體會[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0,23(10):158
[6]王海林.小兒嵌頓性腹股溝斜疝手法復位186例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08,38(10):33-34.
R726.5
B
2095-0616(2012)06-174-02
2011-12-13)